醋栗(第2/5页)

他坐在台阶上,往他的长头发和脖子上抹了许多肥皂,他周围的水立时变成了褐色。

“是啊,我看也是……”伊凡·伊凡内奇意味深长地看着他的头,说道。

“我已经很久没有洗澡了……”阿列兴不好意思地重复道,他又擦洗身子,周围的水变成墨水一样的深蓝色。

伊凡·伊凡内奇跑到外面,扑通一声跳进水里,使劲儿挥动胳臂,冒雨游了起来。他搅起了水波,白色的睡莲便随波荡漾。他游到深水湾中央,一个猛子扎下去,不一会儿又在另一个地方露出头来,他继续游过去,不断潜入水中,想摸到河底。“哎呀,我的老天爷……”他很痛快,快活地又说了一句,“哎呀,我的老天爷……”他一直游到磨坊那儿,跟几个庄稼汉交谈一阵,又游回来,到了深水湾中央,便仰面躺在水上,让雨淋着脸。布尔金和阿列兴这时已经穿好衣服,准备回去,他却一直在游泳,扎着猛子。

“哎呀,我的老天爷……”他说,“哎呀,求上帝保佑……”

“您该游够了!”布尔金对他喊道。

三个人回到房子里。在楼上的大客厅里点上了灯,布尔金和伊凡·伊凡内奇都穿上了绸长袍和暖和的便鞋,坐在圈椅里。阿列兴本人洗完澡、梳了头,显得干干净净,换了新上衣,在客厅里踱来踱去,显然因为换上干衣服和轻便鞋而心满意足地享受着这份温暖和洁净。俏丽的佩拉吉娅悄无声息地在地毯上走过来,带着一脸温柔的笑意,端着托盘送来了茶和果酱。正在这个时候,伊凡·伊凡内奇开始讲起他的故事。看来听故事的不只是布尔金和阿列兴,墙上镶着金边的画框里的老老少少的太太和将军们无不安详而严厉地望着他们,似乎也在听哩。

“我们兄弟两人,”他开口说了起来,“我叫伊凡·伊凡内奇,他叫尼古拉·伊凡内奇,比我小两岁。我完成学业,当了兽医,尼古拉从十九岁起就进了省税务局工作。我们的父亲奇木沙-喜马拉雅斯基是世袭兵[90],但后来因功获得军官官衔,给我们留下了世袭贵族身份和一份小小的田产。他死后,那份小田产被迫拿去抵了债,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的童年是在乡间自由自在度过的。我们完全跟农家孩子一样,白天晚上都待在田野上、树林里,看守马匹,剥树皮,捕鱼,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你们也知道,谁一生中哪怕只钓到过一条鲈鱼,或者在秋天只见过一次鸫鸟南飞,看它们在晴朗凉爽的日子成群飞过村子,那他已经不算是城里人,他至死都会向往这种自由的生活了。我的弟弟身在省税务局,心里却老惦记着乡下。一年年过去,他却守在老地方,抄写老一套公文,想着同一件事情:最好回乡间去。他的这种思念渐渐地成为一种明确的愿望、一种理想——要在什么地方的河边或湖畔买下一座小小的庄园。”

“我弟弟是个善良温和的人,我喜欢他,可是对他的这种把自己关在自家庄园里过一辈子的愿望,我向来不表同情。人们常说:一个人只需要三俄尺地就够了。可是要知道,需要三俄尺地的,是死尸,而不是活人。人们又说,如果我们的知识分子都贪恋土地,向往庄园,那是一件好事。殊不知,这些庄园不啻三俄尺之地。离开城市,离开斗争,离开喧嚣的生活,躲进自家的庄园——这不是生活,这是自私、懒散,这也是另一种僧侣主义,然而是一种毫无建树的僧侣主义。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之地,不是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这个广阔天地里人才能展现出他自由精神的全部品质和特性。”

“我弟弟尼古拉坐在他的办公室里,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喝上满院飘香的自家菜汤,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吃饭,在阳光下睡觉,一连几个小时坐在大门外的长凳上欣赏田野和树林。阅读有关农艺方面的小册子和日历上的这类建议,是他的一大乐趣,成了他心爱的精神食粮。他喜欢看报,但只读其中的广告栏,如某地出售若干俄亩的耕地和草场,连同庄园、果园、磨坊和若干活水池塘。于是他就在脑子里描绘出果园里的小径、花丛、水果、椋鸟笼、池塘里的鲫鱼,你们知道,尽是这类玩意儿。当然这些想象中的画面是各不相同的,这要根据他所看到的广告内容而定。可是不知为什么所有的画面上必定有醋栗[91]。一座庄园,一处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居然会没有醋栗,在他是不能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