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十九首)(第6/8页)

[8]“纶巾”,丝帛做的便巾,一般以青丝为之,有青白织纹的,名白纶巾。亦有紫色的。“纶”音关,羽扇纶巾,便装不是戎服,形容姿态潇洒,与“轻裘缓带”用法相似。这里承上周郎说。

[9]“樯橹”句,说火烧战船。李白《赤壁歌》:“赤壁楼船扫地空。”一本作“强虏”,恐非。

[10]“故国”,本意为旧都,这里不过说旧地,古代战争的所在。“神游”,犹言神往。

[11]这是倒装句法。“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即“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也。华发,斑白的头发。谁在笑?是自己笑,却不曾说呆了,与上文年少周郎雄姿英发等等,虽不一定对比,亦相呼应。刘驾《山中夜坐》:“谁遣我多情,壮年无鬓发。”

[12]“酹”,以酒浇地。这里只是赏月饮酒而已。《念奴娇》后来一名《酹江月》,又名《大江东去》,即从此词句摘出。本篇传诵很广。当时人以此篇与柳永《雨霖铃》词对比,“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亦见俞文豹《吹剑续录》。

临江仙[1]

夜饮东坡[2]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3],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4],何时忘却营营[5]。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6]。

[1]元丰五年作于黄州。原题“夜归临皋”,地近江边。

[2]东坡本是黄州的地名,作者在那边筑雪堂,准备躬耕。唐白居易在忠州时亦有东坡,苏轼仰慕前贤,即引来作为自己的别号。这里写从雪堂夜归临皋,行踪正和《后赤壁赋》所云相同。据《年谱》,元丰四年营东坡,五年筑雪堂。盖其时雪堂尚未造好,故夜归临皋住宿。“东坡”,这里作为地名解。

[3]韩愈《石鼎联句序》称衡山道士:“倚墙睡,鼻息如雷鸣。”

[4]《庄子.知北游》“舜问乎丞曰”条:“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这里借古语,不全用其意。

[5]“营营”,纷扰貌,承上句来。此身为名利所牵,故非我有,什么时候才能忘却营营呢?《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庄子.庚桑楚》:“无使汝思虑营营。”

[6]苏东坡本是被看管住在黄州的。因这两句就引起谣言,说他挂冠江边逃了。郡守徐君猷急去看他,他正在鼾呼大睡。见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

卜算子[1]

缺月挂疏桐,漏断[2]人初静。谁见幽人[3]独往来,缥缈孤鸿影[4]。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5]。拣尽寒枝不肯栖[6],寂寞沙洲冷[7]。

[1]原题“黄州定慧寺寓居作”。

[2]“漏”指更漏而言。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3]《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引申为幽静、幽雅。

[4]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胡评似未谛。

[5]“省”,理解。“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6]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4]所引同书同条。《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傍。’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7]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一丛花.初春病起

今年春浅腊侵年[1],冰雪破春妍[2]。东风有信[3]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4]。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5]。衰病少悰[6],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