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九首)(第6/6页)

本篇写残夜清晨,写黄昏落日。夏孙桐评:“以景写情,方能深厚。”陈廷焯曰:“白石《扬州慢》一阕从此脱胎,超处或过之,而厚意微逊。”(《白雨斋词话》卷一)

齐天乐

绿芜凋尽台城路[1],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2],深阁时闻裁剪[3]。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4]。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5]。荆江留滞最久[6],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7],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8],蟹螯初荐[9]。醉倒山翁[10],但愁斜照敛[11]。

[1]陈元龙注:“晋明帝咸和年间新宫成,署曰建康宫,即今所谓台城也。”六朝时称宫省为“台”,故呼禁城为“台城”。故址在今南京城北玄武湖边。此词当作于金陵。《齐天乐》一名《台城路》,即用此词首句为名。

[2]蛩即蟋蟀。其声似劝人机织,一名促织。

[3]韩偓《倚醉》:“分明窗下闻裁剪”。这里写逆旅无聊情况。

[4]言天气渐冷。就字面说,类似六朝丘巨源《咏七宝扇》:“卷情随象簟,舒心谢锦茵。”从意思说,又似唐柳宗元《行路难》:“盛时一去贵反贱,桃笙葵扇安可当。”桃笙即簟,竹席。此盖借时节寒暖变迁,而有感于世态人情。

[5]《晋书.车胤传》:“夏月则綀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綀以稀疏得名,是极稀薄的布,可以透亮的,字亦通作“疏”。或作“练”字,非。这里只借典故来说夏天所用的有些还在,不必真有囊萤照读这样的实事实物。

[6]作者曾客居荆州。据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所附年表,列在哲宗元祐七年以前,作者三十多岁,大致不差。谭献评:“应‘殊乡’”,语很简略。美成,杭人,金陵、荆州,对他说来,都是他乡,而荆州是少年羁旅(见《琐窗寒》词),秣陵是晚年寄迹,却有不同,一意分作两层,就将今昔之感说出了。

[7]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全唐诗》卷五七二)陈注引贾岛诗,“生”作“吹”,并云:“后人传为吕洞宾诗。”美成是否到过长安,也很难定。汲古阁本《片玉词》卷下《西河》词,有“长安道,潇潇秋风时起”云云,但毛注云“《清真集》不载”。今陈元龙注本亦不载。此词真伪尚不可知。既云“空忆诗情宛转”,已明说这里引用古诗。词意尽可借指汴梁,追忆少年时在京时的朋友,较“荆江留滞”更推进一层,不必泥于唐人原句的地名。

[8]“篘”,漉酒竹器,亦可作动词。《唐诗纪事》卷六十五引杜荀鹤断句:“旧衣灰絮絮,新酒竹篘篘。”这二字叠用,却非一般的叠字,其上一字均为名词,下一字均为动词。

[9]《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10]陈注:“晋山简每置酒辄醉。儿童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日倒载归,酩酊无所知。’”亦见《世说新语.任诞》,而文字略异。

[11]陈廷焯曰:“几于爱惜寸阴,日暮之悲更觉余于言外。”杜牧《九日齐安登高》:“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本篇虽无题目,观“凭高眺远”云云,盖亦是重九之作。《清真集》中艳词居多,此词辞意皆胜,惟意境似衰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