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逻辑谬误(第4/13页)

7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借用好名目

用看上去对一般民众有好处的计划,来掩护对他们不利的、有伤害作用的做法。例如,以“扫黄”、“反低俗”为名义来控制公共言论和群众文化空间。

8扯开本题

把主要问题扯到别的事情上去。例如有这样的说法:“要积极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的那一套,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两院制’”,“绝不搞西方式民主”。多党、分权、民主,本来是政治学的重大讨论议题,在中国讨论这些议题,提出有关建议和设想,与西方不西方没有必然的取舍关系。

9所谓的“某国特色”

有一篇《莫让“中国特色”成为既定利益集团攫取财富或是逃脱罪责的借口》的文章指出,“现在的社会,不管是什么样的怪状都会被他们贴上‘中国特色’的标签,就有了理所当然的存在理由;什么困难被他们打上‘中国特色’的烙印,就成了难以克服的痼疾;什么‘从来如此’的规矩被他们加上‘中国特色’的大印,就成了不可更改的金科玉律。是否坚持‘中国特色’,何时使用‘中国特色’,不需看客观实际,只需看这些人的个人旨意和利益权衡。”韩寒有一句挖苦的话说: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叫逻辑,另一种叫“中国逻辑”。“中国特色”是一种“中国逻辑”,一种在世界别的地方说不通,而只有在中国才有人在硬说的“道理”。

10利用联想转换

利用暗示和联想,把表面真实的现象转化为实质虚假的意义引申。例如有这样的报道,“焦裕禄、孔繁森——一个,长眠在为之耗尽了心血进行治理的沙丘下;一个,献身于带领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事业中。两个闪耀着时代精神的名字,如同两颗耀眼的明星,跨越30年的时空,交相辉映,光彩照人……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中国共产党涌现出了如此优秀的领导干部,感动了、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民众,绝不是一个偶然的、孤立的现象,它深刻地反映了党的本质,鲜明地体现了党的主流,同时也充分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所以能英雄辈出的历史必然。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但是,许多干部并不是这样,《当代顺口溜》(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年出版)指出,不少干部是“‘私’字当头,吃、喝、嫖、赌、贪、占六毒俱全,为人卑鄙猥琐”。因此民间顺口溜讽刺道:“群众学孔繁森,干部学王宝森”。

形象性谬误

第二类谬误可称之为“形象性谬误”,与古典修辞学所讨论的ethos有关,这在说理时故意造就有关人物的或好或坏的形象。这样的形象会造成听众非理性的信任、喜欢或厌恶、害怕和不信任,因此影响他们对说理的接受方式和意愿。

1 因人废言

因人废言的正式称谓是ad hominem(反对那个人),因为不喜欢一个人,所以就反对他的看法。“文革”中最常引述的一条语录就是“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因人废言的另一种表现是“因为你没做过这事,所以你没有资格说这个事”。例如,“神父有什么资格与信众谈婚姻的道理,他自己又没有结过婚,能懂什么?”同样,碰到外国人士及媒体的批评,就一律以“指手画脚”、“不了解情况”、“干涉内政”来全盘否定。不管人家说得对不对,在理不在理,一概斥之为“无知”或“动机恶毒”,概不认账。再一种表现是公域和私域不分,用私生活来攻击对手。美国作家沃尔夫(Thomas Wolfe)、诗人弗洛斯特(Robert Frost)的传记中都有不好的生活记录,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是受人尊敬的大作家。在公共说理中,情况稍有不同,一个人的私德会影响他的可信度,有的私德与公德是有联系的,如“诚实”。因此,什么是因人废言,需要在阅读时作具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