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侯爷打脸宝典(十七)(第5/11页)

世家皆懂得趋利避害、明哲保身的道理,甩掉锦亲王府这个烫手山芋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巴巴贴上来。

如今将容倾安抚妥当,他倘若还念着于氏与她的好,存有一点良心,哪怕君恪沦为阶下囚,也不会累及锦亲王府的其他女眷。

这样的打算无疑是最为无愧于心的那一个,谢嫣拿定了主意,放下手中针线,唇角微微翘起:“等老太妃同母妃商议好人选,我自会与容大郎疏远。想必太后到时候会遣宫中的教习姑姑前来教导,也不再需要劳烦他做我的夫子了。”

“也罢,”春芷终是彻底放下心来,“奴婢就去外间好好守着,以免有下人无故闯进来打搅了小姐。”

午日的阳光格外充沛明媚,光线穿过式样多变的窗栏,缓缓投映到书案上。

谢嫣攥着巴掌大小的缠枝纹银色锦缎,一针一线绣着花样,刚刚绣到“容”最后一笔时,春芷突然颠颠掀开帘子跑进内间,说是于氏那边,方才差侍女过来请她过去用午膳。

以往在定州的时候,由于常府姨娘通房众多,常老爷又偏疼男丁,只允少爷们并几个得宠的姨娘同用膳食,宿体大多时候,都是使唤刀疤他们在外买好饭菜,再带回院子里一同吃。

锦亲王府不比常老爷重男轻女,加上府里人丁稀少,于氏与老太妃都是爱热闹的性子。除非天气实在不好,或是身子不爽利,才各自在院子里用膳。

如若十七年前,不是刘氏因一念之差将两个姑娘调换过来,她大抵不会忧思成疾,过早地含恨而终。而宿体安安稳稳长在于氏膝下,也不会在原世界中落得了那样一个下场。

谢嫣过去的时候,太妃尚在与于氏兴高采烈谈论:“我瞧李丞相家的嫡次子、孙尚书家的公子们都很合适,个个性子和善、前途无量,再者又与恪儿十分交好,待嫣丫头嫁过去,也不会受什么委屈。”

于氏看上去有些动摇,应是被老太妃一番滴水不漏的言辞,说得动了心,她捧着碗汤为难道:“可有这么多人选,也不知嫣嫣到底心仪什么样的……”

“她只不过是个半大的姑娘家,哪里会挑人,”见于氏终归是认同她的提议,老太妃态度略有松缓,脸上的神情也比先前柔和许多,“其余的世家子就不必再提,尽是些烂泥扶不上墙的纨绔子弟,同他们议亲反而有损我们王府的颜面。若是由嫣丫头来挑也未尝不可,不过她只能在这几个里头挑。”

谢嫣:“……”

君恪最是擅长攻讦人心,明知老太妃重视王府声誉,在府中的地位一向是说一不二,故而拿捏住她这处弱点,先斩后奏利用老太妃的威势,意欲逐她出府。

谢嫣发觉自己就像一块搁在砧板上的鱼肉,上头悬着老太妃这柄刀子,下又有君恪这只贼猫在一旁伺机而动……

保不准还留有多少后招。

她维持着唇边一抹僵硬弧度,直着脖颈坐在于氏左手边。

于氏与老太妃还在气头上,今日也未遣人唤君锦玉过来用膳,君恪白天在宫中当值,夜里隔三差五出去与人议事,自是没什么空余功夫回府。

厅中去了一个君锦玉,顿时显得安静敞亮很多。

于氏一扭头瞧见是她,眼珠子亮了亮,一面亲自替她盛汤,一面柔声问:“嫣嫣你在京中待的这些日子,可有什么心仪的儿郎?”

她这言辞委实算得上直截了当,说与小姑娘听也就算了,然而老太妃是何等刻板的人,闻言立即被呛得连连咳嗽,神色震惊地盯着于氏。

谢嫣心底无端涌起一股暖流,眼前晃过容倾那张漫不经心的面容,她心中愧疚,不留痕迹避开于氏灼灼目光,摇头失笑道:“母妃多虑了,我初回京城未久,平日里也甚少出府,哪里有什么中意之人。”

于氏抚着胸口缓了缓,爱怜地替她掖好鬓角碎发,神态却不无庆幸:“虽然是太后赐婚,可母妃总归是希望嫣嫣能嫁给自己真正爱慕之人。既然你没有中意的,母妃与你祖母这下也不算是棒打鸳鸯,母妃看中了几个品行不错的,你不如好好说说,到底是更喜欢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