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侯爷打脸宝典(十七)(第6/11页)

谢嫣握紧于氏的手,不甚在意笑道:“太妃说得对,我分不清他们是好是坏,不想早早嫁人,本来打算再多陪母妃几年,如今还是由母妃定夺更为妥当……”

于氏闻言,满腔热忱也随之消减了不少,京中哪个闺阁少女不曾有过偷偷思慕的如意郎君,锦玉深受世家公子争相讨好,而她亲生的姑娘却在她如花年华里,为了生计四处奔波。

于氏原来还寻思尽力补偿,可人算不如天算,一则锦玉出了事,二来太后懿旨不可推脱。嫣嫣本是贵女,未享受过身为贵女的一切,反而要肩负起一个贵女应当扛下的责任,每每念到此处,于氏的心更是痛如刀绞。

她含泪自责道:“都怪当年母妃弄丢了你,好不容易回到府里,却又被锦玉连累,早早就得议亲……”

谢嫣反握住她的手:“母妃不必如此自责,多亏有母妃,我才能过上这样安逸的日子。议亲是议亲,左右早晚都要定亲,如今先定下来,又不是即刻就要我嫁过去,母妃委实无须将这点小事放在心上。”

于氏勉强扯开嘴角,老太妃上上下下端详她,目光透着满意与欣慰:“嫣丫头你能这样想就很好,我们锦亲王府的姑爷自然不可能是等闲之辈,虽然日子赶了些,不过祖母定会为你精心考量。”

一顿饭吃得味同嚼蜡,谢嫣没什么胃口,就坐在一边淡淡听着她们二人你来我往辩驳不休。

老太妃看中的是李丞相家的嫡次子,于氏却更为中意国子监祭酒府中的独子。

两人竭力劝服对方也没个结果,老太妃丢开册子,疲惫不堪地阖上双眼,捏着眉心轻声道:“等恪儿晚些时候回府再说吧。”

凡是遇到谈不拢,或者一时不能决断的大事,老太妃通常都会过问几句君恪的意见。

此次议亲牵扯甚广,倘使挑的好,也能在朝中多多帮衬着君恪,不需深想,谢嫣也知晓老太妃定会同君恪商讨一二。

所幸只是暂时定下婚约,真正成亲也至少需要等上一两年,一年的时间也足够谢嫣完成任务。只是这种由旁人随意拿捏算计的感受十分不好,君恪拐着弯逼她同一个不知底细品行的世家子定亲,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皆是一桩于他而言损人利己,于谢嫣而言害人害己的买卖。

天色初初暗沉,空中浮起大片大片蓬絮,天边烧灼着一团团色泽鲜艳的火烧云,锦亲王府内外已是灯火通明。

君恪一脚踏过门槛,就见着老太妃身边的肖妈妈抱着大氅顷刻迎上来,福身道:“太妃有事急着与小王爷商议,烦请小王爷快些随奴婢前去。”

君恪将马鞭丢给季全,又从侍女手中接过一方打湿的帕子,仔细擦干面颊上的薄汗,看向后宅的位置沉声道:“祖母还未歇下?”

“回小王爷的话,因着事出紧急,用过晚膳后,老太妃就一直在院子里等着您回来。”

肖妈妈利落抖开怀中大氅,小心翼翼替他披上,神色隐隐透出几分忧虑:“令太妃头疼不已的,还是嫣小姐这桩婚事。王妃中意的人,太妃看不上,而太妃看上的,王妃又不喜欢。一来二去无从决定,只能等小王爷回来后,再听听您的意见。”

君恪擦汗的手微顿,他剑眉轻拧,一双冷冽星目中积满斑斑点点的昏黄灯火,侧脸上阴影婆娑,看似早已陷入沉思之中。

他理了理袖子,不慌不忙朝着老太妃院子里行去。

老太妃的院子建在后宅正中方位,若要抵达那里,正巧需要经过君锦玉的院落。

君锦玉还未睡下,院中灯火荧荧,隔着不近不远的距离,君恪尚能听见几个丫鬟小厮的交谈声。

君恪难以压抑胸腔中的波动情绪,他骤然驻足,对上肖妈妈浑浊的目光,他下意识错开视线:“锦玉今日可好?”

肖妈妈却熟视无睹继续向里头走去,语气难得比往日更加淡漠敷衍,仿佛极不愿提起她似的:“小王爷不必替玉姑娘担心,她只是被禁足罢了,府里又不缺她吃穿用度,眼下更为重要的,应当是去见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