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特立独行的文艺女青年(第5/25页)

与十二岁锋芒毕露的芭洛玛相比,五十岁的荷妮显然已经被生活教会了如何安全地生活。在大厦里高贵的太太先生们眼中,她是一个不存在的人,除了被贴上女门房的标签,甚至没有人会认出她的脸。但是在她自我的世界里,她为自己建造了一间书房,她会一边喝红茶,吃黑巧克力一边读谷崎润一郎的书。偷偷地在伟大的书的世界里,让自己的灵魂自由放飞。当然这一切,都被她深深地藏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我看到她小心翼翼地伪装成一个目不识丁的粗俗的女人,觉得有点儿让人感到心酸。为什么一个女门房读书,会成为这么见不得人的事?但是转念又一想,这也许已经是她能得到的最好的生活了。在太太先生们看来,一个女门房,为什么不像其他的女门房那样生活呢,就算是守了寡,就算是又老又丑,也可以随便找个什么人搭伙过日子嘛,生几个孩子,干干家务活,伺候一下丈夫,这才是女门房该干的事。为什么非要读《安娜·卡列尼娜》呢?荷妮对人们的想法洞察至深,所以她说,“人们看到一个女门房看书就会感到害怕,觉得她们会惹是生非”。

有时候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本来我们喜欢读书写字的人,都是很安静的人,不会像大排档的摊贩,拿最大声音放音乐去扰乱他人的生活,却依然要被别人指指戳戳,说我们这样的女人太危险,这其实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他们可以甚至不知道你是谁,就觉得有权利要求你按照你的身份去生活在你的鱼缸里。而那些不肯生活在鱼缸里,不尽职尽责地扮演自己被指定的各种身份的人是注定要成为异类的。你苦闷地待在你的鱼缸里的时候,没有人会在乎的你的苦闷,但是一旦你想跳出来,你就走得太远了,你越界了。这种思想的人其实在任何的阶级,国度都是大有人在。所以有些观众在看到这电影之后会评价这电影和这个女门房太装了。因为他们和电影里那些先生太太们一样,认为书,吃黑巧克力喝茶是不属于女门房的。你看这就是世俗的看法,我想荷妮一定是经过了太多的嘲讽和怀疑。所以才决定给自己挖了一个通往世界以外的洞。这个洞最终被两个人发现了,一个是十三岁的女孩芭洛玛,一个是新搬来的住户小津先生。

无所谓爱情,如果电影让小津先生渐渐地开始和荷妮做起朋友来,那不是因为想要构架一个白马王子救公主的童话故事,而是还想给看故事的人留一点点希望——也许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什么人,不是把你当成一个女门房,而是把你当成一个人来看待的。在电影的结尾,芭洛玛重新做出了活下去的决定,我们有理由相信,她将来很可能会长成世俗眼中既读书,又写作的“危险”的女人,但她会勇敢地选择做她自己。至于荷妮夫人,弗吉尼亚·伍尔芙说过,女人想读书写作,所需要的无非是一点固定的收入和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这两点,身为女门房的荷妮都靠自己的劳动和勤俭的生活做到了。她给了她自己人生的意义,没有依赖于任何人,这也是一种幸福。而我想说的是,她只是一个读了很多书的普通的女门房,她超越了自己的生活,并一生善良,从未伤害过任何人。

永别了,愤青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看《八英里》的动机纯属好奇的缘故,因为在此之前,对于埃米纳姆在美国的走红非常感兴趣,宣传里又说这部电影等于埃米纳姆的半自传性质的电影,想想可能里面讲述着所谓的RAP精神,于是就买来看了。

电影并未如我想象的那样神奇,除了中规中矩的好莱坞式的讲故事的方法,对RAP的解说和表达也未见得有什么更加精辟的东西,但必须承认的是,里面的每个人都很酷,不管他们是真酷还是假酷,至少每个人都在嘲笑着一切,男孩子们开着一辆破车四处游荡,他们满嘴脏话,走路的姿势也是一副我很穷可是我很屌的样子。当然,里面最不酷的要数埃米纳姆,在头一次的对骂阵仗中,他就被人骂得哑口无言。他和女朋友分了手,没了车也没了房子住,只好去老妈的拖车里借宿。去工厂,工头又怎么都看他不顺眼。他是他所有朋友中最不酷的人,但是没关系,我们都知道,不久的将来,他会变得比谁都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