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4/7页)

长久的沉默。

“也许这个问题有点儿大,我们再倒回去。美玲现在与你们共同生活了十四个月,对吗?她在你家生活期间,为了让她与中国文化保持联系,你们做过什么?”

“嗯,”沉默了很长时间之后,在理查德森先生的眼神催促下,麦卡洛太太终于开口了,“‘东方明珠’是我们最喜欢的中餐馆,我们每个月都会带她去一次,我认为这样可以让她听到中文,熟悉中国文化。当然,我很肯定,她长大一点之后会爱上中餐。”她想了想,又说:“我们还可以报名学习中式烹饪,等孩子大一点,我们会带着她一起学习。”

见艾德·林什么都没说,麦卡洛太太紧张地继续道:“我们对这些问题始终非常重视。”她突然想起了什么:“比如她一岁生日那次,我们打算送她一只泰迪熊玩具,有棕熊、北极熊和熊猫的造型可以选,为了培养她对熊猫的特殊感情,我们选择了熊猫。”

“美玲有玩具娃娃吗?”艾德·林问。

“当然,太多了。”麦卡洛太太咯咯笑着说,“她爱它们,就像每个小女孩一样。不光我们给她买,我的姐妹们给她买,我们的朋友也给她买——”她又咯咯地笑起来,理查德森先生绷紧了下巴,“她有十多只娃娃呢。”

“这些娃娃是什么样的呢?”艾德·林问。

“什么样的?”麦卡洛太太皱起眉头,“它们——就是娃娃而已。有的是小婴儿,有的是小姑娘——”显然她没弄明白对方的问题,“有些抱着奶瓶,有些你可以给它换衣服,其中一个,你把它平着放下,它会闭上眼睛,大部分娃娃的头发都是可以梳理的……”

“它们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的呢?”

麦卡洛太太想了一会儿。“嗯——金色的,大部分都是。有一两个头发是黑的。”

“那个会闭眼的娃娃呢?它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蓝色的,”麦卡洛太太的腿不由自主地交叉起来然后分开,“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玩具店里的娃娃大多数都是金发碧眼的,我是说,不都是这么设计的吗?”

“都是这么设计的。”艾德·林重复道。麦卡洛太太觉得自己应该是说错了话,但不知道哪里说错了。

“这当中并不存在种族歧视,”她坚持道,“设计师不过是想表现一个小女孩的形象,每个人都会喜欢的那种小女孩。”

“可是,也有一些人和这样的娃娃长得并不像,对不对?比如它们和美玲就不像。”艾德·林突然站起来,在大家都坐着的法庭上显得异常高大,“美玲有亚洲人形象的娃娃吗?就是长得像她的娃娃?”

“没有——可是,等她长大一些,我们会给她买中国芭比的。”

“你见过中国芭比吗?”艾德·林问。

麦卡洛太太脸红了。“好吧——我从来没去找过这种娃娃,但是肯定有这样的。”

“根本没有。美泰没做过这样的娃娃。”艾德·林的女儿莫妮卡现在读高三,女儿很小的时候,他和妻子就发现,根本买不到长得像她的娃娃。十岁时,莫妮卡开始把娃娃邮购目录当成一本书来翻看,里面的娃娃十分昂贵,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故事,还穿着历史风格的服装。“珍妮·科恩有一个这样的娃娃,”她指着那个酷似珍妮·科恩本人的金发娃娃说,“珍妮的妈妈还给她妹妹莎拉买了一个红头发的,作为光明节的礼物。”莎拉·科恩的头发像火一样红,是夏日骄阳下的一美分硬币那种颜色。然而,整本邮购目录中,没有一个娃娃是黑头发,更没有长得像莫妮卡的,艾德·林去了四家玩具店寻找中国娃娃,无论价格如何,他都会买下来,但根本找不到这样的东西。

他给美泰公司写信,询问他们是否有中国芭比娃娃,他们回答说有,给他寄了一本“东方芭比”的小册子,他翻看了很长时间,发现里面的娃娃不仅衣着风格杂乱,而且不是红发就是金发,连一个长得像中国、日本或者韩国女孩的都没有。我来自中国香港,小册子上的一张娃娃照片旁边是这样拟人化的介绍,它在东方,属于远东。在东方,人们去露天市场买东西,市场里卖的东西有鱼、蔬菜、丝绸和香料。一年前,他和妻子带着莫妮卡去香港旅游,看到的景象震撼了他:那里到处都是闪闪发光的摩天楼,他在一座巨人般的玻璃幕墙购物中心里买了一件鸽灰色的羊毛衫,寒冷时穿着十分保暖。欢迎你到东方来,这里非常有趣,充满异国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