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酒》(第2/9页)

中餐在进入西方市场之后会变得少油少辣,以酸甜咸为主。

无论是灯塔国还是不落国,这些国家都是极度嗜甜的国家。川、湘、云菜系,难以生存。

文化都是相对的,这并不是华文化的卑躬屈膝。

西餐在进入了华国,也同样要迎合市场。最著名的肯德基、麦当劳,在每个国家的味道都不一样,甚至在华国内都有区不同。

文化市场,同样是市场,只有能赚钱、能活下来,才能输出文化。

虽然中餐厅比这些西方人想象中要“好吃”很多,但是也有一些人会觉得疑惑。

为什么秦砚宣传视频《食》上,看到的和他们吃到的食物种类比起来会差了很多,精致度、色香味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虽然说可以理解这些中餐馆和视频肯定有出入,但是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这些西方客人会略带失望地问着中餐店的老板们:

“老板我,你们这里就只有这些菜式吗?我们怎么在视频上看到的中餐都更厉害啊,那些视频不会是骗我的吧。”

绝大部分在海外生活的华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都有着极其强烈的认同感,他们会用着在西方生活了几十年,已经十分熟悉的当地语言和这些外国人交流:

“怎么可能!我们国家的美食多了去了。我只是会八大菜系中某个分支的一点点皮毛!”

中餐店会和他们聊一聊什么是八大菜系,聊一聊自己所做的菜系是什么,然后给他们推荐说不同的经典菜肴。

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形象,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说,他们大多数中餐厅都属于快餐、家常菜,根本上不了台面。

真正顶级的中餐厨师不仅需要预约,很多食材都有特定的享用期。

“在我们国家,每年只有4月到5月的时候,你才能在西南方的滇省吃到最鲜美的菌子,那才是肉肥硕壮实,质细丝白!”

“还有三月份开渔的时候,那第一网鲈鱼,让你们知道什么是天上人间!”

“说起羊肉,当然得十二月漫天飞雪再吃,肉质肥美、肉香四溢!”

餐厅老板、厨师们极尽所能,把这些对于中餐一无所知的菜鸟们,哄得一愣一愣的。

平时他们也就当个笑话听听,但现在秦砚导演的《食》可以证明这一切都存在啊!

在《食》最后片尾,有着明晃晃文的各国语言——

“本视频实物拍摄,一切菜肴均由真人烹饪制作。”

这么一想,自己口中的华国菜好像更好吃了!

而且最近社交圈都在聊《食》与华国菜,自己吃了什么华国菜当然需要分享,同时炫耀一下自己对于华国文化的了解。

于是在口口相传中,许多中餐厅一个周内的销售额涨幅超过30%,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尝试中餐。

《食》发布后,最高兴的并不是奥组委的官员,也不是华国的网民,而是这些实实在在获得了受益的,普普通通的海外中餐馆的老板们啊。

他们虽然不像视频之中的那些厨师高手一样拥有神鬼莫测的刀功,但是工作了这么多年,给外国人秀一秀自己的烹饪美食技巧,还是不在话下的。

而且人类都有一个很都有一个通病,第一次看到他们不了解而又酷炫的东西,都会发出大呼小叫的表情。

“amazing!这就是中餐吗!”

这让海外中餐厨师们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谁不希望自己所制作的食物得到别人的认可呢?

无论是金钱、还是自尊都得到巨大的满足后,厨师木们也给那些还没有看过《食》的客人自发推荐,在海外市场竟然形成“尝试与宣传”的循环。

不少人都直接私下联系秦砚说:“秦砚,你可以呀。凭一部宣传片拯救了海湾的中餐产业。”

秦砚没有任何的骄傲,很含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