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不堪回首(第3/4页)

只要维也纳政府不想因为俄国人债务违约,引发国内金融市场动荡,甚至是金融危机,那就必须要拉他们一把。

可惜这次是一个例外,谁让俄国人遇上弗朗茨这个来自“信用货币时代”的怪胎,根本就不把借出去的钱当成一回事。

对比后世各国央行大水漫灌的财政政策,俄国人那点儿债务,还真不算什么大事。

只要击败了英国人,奠定了神盾的国际货币霸主地位。就算是俄国人债务违约,引发了金融危机,那也可以学习老美,拖人下水一起分摊损失。

……

看了看文件上标注的价格,弗朗茨满意的说道:“告诉俄国人,作为一个崇尚自由贸易的国度,神圣罗马帝国反对一切破坏自由贸易的行为。

帝国同远东帝国之间的贸易,任何个人、组织或者是国家政府都无权过问,日本人自然也不能例外。

对了,运输通道打通了么?不要协议都达成了,最后却无法按时进行交易,那就砸招牌了。”

“走私”是不存在的,作为世界霸主,维也纳政府从来都是最守规矩的。

所以“军火贸易”也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神圣罗马帝国同远东帝国之间的普通商业贸易,和正在进行的日俄战争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至于普通商品,为什么最后变成了武器装备,或者是各类战略物资,那就要去问上帝了。

谁要是对这个问题好奇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找上帝问个明白,维也纳政府甚至还能够帮忙报销路费。

相比外界可能产生的“好奇心”,弗朗茨反倒是更关心运输。几十万军队的战略物资消耗,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如果是在神圣罗马帝国内部,要运输这些物资,无论是用船舶,还是火车都可以轻松搞定。

真要是赶时间,把国内的货运飞艇集中起来,也能解燃眉之急。

可是到了远东帝国,那就完全不一样了。直接将货送到交战区,那明显不现实。

沿海地区都在日军手中,就算是俄军还控制着几个要塞堡垒,也没有能力冲破日本人的封锁,把物资运回去。

为了保障物资的安全,绕道是必须要有的。远东帝国只有少量的公路、铁路,更多的还是原始的人力、畜力。

一路绕行到目的地,路程距离恐怕丝毫不比从莫斯科到远东近。唯一的优势就是气候环境相对较好,不像西伯利亚光赶路都要一年半载。

腓特烈微微一笑道:“放心吧,父亲。军火商们可比我们积极多了,日俄战争刚刚爆发,他们就开始向远东帝国调集战略物资。

政府只是居中调和,帮忙打通了官面上的环节,这点不难做到。

日俄两国都是入侵远东帝国的主力,仇视两国的人多得去了,其中也不乏政府高官。

明面上他们不敢做什么,但是暗地里给日俄两国添麻烦,他们还是很乐意做的。

目前我们已经和当地的实力派搭上了线,加上我们运费给的高,当地人还是很配合的。

最早出发的物资,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大草原,估计再过个把月,就能够交到了俄国人手中了。

这些物资虽然不多,但是也能够解俄军的燃眉之急。订单缺口部分,我们从南洋地区就近抽调,最多半年就能够送到。”

利益动人心,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军火商。不需要政府专门去组织,仅仅是军火贸易的暴利,就有人源源不断的加入。

在对战争的判断和预估上,军火商才是最敏感的一群人。弗朗茨甚至怀疑俄使馆案刚刚发生,就有军火贩子开始准备了。

当然,早做准备固然能够抢占先机,攫取最大的蛋糕;但是风险和收益并存,万一判断失误没有爆发战争,那就要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