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不堪回首(第4/4页)

每个时代都有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同样也有军火商赔得底朝天。若要评选十大高风险行业,军火贩子们绝对是榜上有名。

虽说协议是维也纳政府和俄国人达成的,但政府是要脸的,不可能亲自下场玩儿走私。

具体的交易操作,自然要由“背锅”的军火商来完成。反正军火贩子们的名声都臭大街了,也不在乎多添上一笔。

满意的点了点头后,弗朗茨突然补充道:“我听说俄军的军纪非常糟糕,和当地居民的关系非常糟糕,这十分的危险。

让外交部出面警告一下沙皇政府,如果他们想要赢得战争,需要人家当地人配合的话,那就好好约束军纪。

要是做不到的话,这份协议现在就可以作废。我们也没有办法,在当地人抵制的情况下,把物资送到他们手中。

这是我说的,不需要避讳,直接原意转达就是了。”

具体效果怎么样,弗朗茨也不确定。反正有约束肯定比没有约束的强。

何况,他这个皇帝都亲自出面警告了,纵使沙皇政府再怎么心大,也不可能无视。

不理解弗朗茨为什么这么慎重,但腓特烈还是选择了听从。长时间的摄政,现在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遇事都问为什么的少年了。

无数的经验告诉他,不理解为什么,很有可能“为什么”就是字面意思。

腓特烈也是亲身经历过的,很多时候一道普普通通的政令,都被下面一帮人解读出了一连串的意思。

要指责吧,人家又是在往好的方面引。不仅没有危害,还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刚开始腓特烈还有些不适应,慢慢的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在他看来,弗朗茨现在对沙皇政府发出警告,要么就是俄军做的真过分,已经影响到了战争;要么就是单纯的看不过眼,想要改变这种局面。

两种结果都有可能,又都不怎么靠谱。真要是想帮俄国人赢得战争,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拉着欧陆联盟,一起对日本进行物资禁运。

就如同菲律宾战争时期,为了逼迫日本政府退出南洋地区,维也纳政府就牵头欧洲各国对日本进行物资禁运。

后者更不用说了,但凡是同情心丰富的,都成不了大帝。

具体可以参考自己叔叔,就是因为同情心太过泛滥,理想主义太过浓厚,才被人从墨西哥赶了回来。

这还是家族势大,干涉大军都冒了出来,震慑住了当地的实力派。要不然能不能活着走出墨西哥,都是一个未知数。

对这位丢掉皇位的倒霉蛋叔叔,整个哈布斯堡王朝都没有多少好感,包括腓特烈也不例外。

倒不是因为“捧高踩低”,本身就站在了食物链顶端,根本就不需要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主要是因为“伤钱”,为了替墨西哥复辟大业筹集经费,马西米连诺一世这些年没少向他们“化缘”。

要知道年轻时代,听了这位叔叔的悲惨遭遇后,腓特烈也是慷慨解囊。

不仅把自己多年储存下来的零花钱,全部捐了出去,还自发的帮忙筹集资金。

钱也就罢了,为了家族荣耀,腓特烈也不会吝啬那点儿零花钱。

不奢求什么回报,关键是钱花了出去,要看到实际效果啊!

连续多年投入不见成果,搁在谁身上也有怨气。时间长了,大家对马西米连诺一世的好印象自然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