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小额信贷:金融改革(第3/7页)

一开始奇迹基金会似乎真的需要奇迹才有办法运作。巴基斯坦人告诉萝夏内,在巴基斯坦这种保守的国家,小额金融是不可能行得通的,因为妇女从来都不被允许借别人的钱。1996年夏天,她开始在贫穷家庭间搜寻客户,却发现妇女不愿意借钱,这让她大为震惊。“我们挨家挨户地拜访,想要说服妇女和我们建立信贷关系,”她回忆道。最后,萝夏内找到15名愿意借钱的女子,并给了她们每人4000卢比(49美元)。

萝夏内·扎法尔——奇迹基金会的创始人。

(拍摄:尼可拉斯)

萝夏内重用一名朝气蓬勃的巴基斯坦女子萨达妃·阿比德(Sadaffe Abid),她曾在霍山学院(Mount Holyoke College)攻读经济学。萝夏内和萨达妃是一对令人惊艳的姐妹花:受过良好教育、人脉广、穿着体面、容貌美丽。她们穿梭于贫穷村庄,在一般巴基斯坦人眼里简直就是电影明星,完全不像是一般人认为的银行业者。然而,即使她们能力突出,却还是碰了一鼻子灰,因为她们对于贫穷这个问题还缺乏详尽的认识。

“我们只有100个客户,其中30人欠债未还,”萨达妃回忆道。看重实务经验的萝夏内不断修正事业模式,并派萨达妃到一座贫穷村庄里担任分部经理,然而事实证明,即便是这么做都很困难。“没有人愿意租地方给我们,因为我们是非政府组织,而且职员全部是女性,”萨达妃说。此外,许多巴基斯坦人认为,有节操的未婚女子是不会离开父母家独自生活的,因此奇迹基金会的女性职员总是惹来白眼和皱眉。后来,萝夏内只得跟现实妥协,雇用男性担任分部经理——因为,要找到愿意前往贫穷村庄工作的妇女非常困难。

头几年,萝夏内和萨达妃一直在调整商业模式。为解决欠债不还这个大问题,她们每天都追踪贷款的偿还进度,放贷员也会进行客户信用贷款资格的基本调查:比如,她跟当地的杂货店买东西时是否赊账?她是否按时支付水电费?除了这些基本调查,这种模式主要还是靠贷给小规模的妇女团体来运行。一团有25名妇女,要是有任何一人倒账,她们全都要负责。也就是说,妇女们会自己筛选过滤合作伙伴,以免被拖后腿。

最后,奇迹基金会终于建立了一套体制,使得贷款几乎是100%偿还——如果借方不还,团体的其他成员也会帮着支付。这时奇迹基金会开始快速扩张,从2000年起,每年都增长一倍以上。

奇迹基金会还推出了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及居家改善贷款。萝夏内希望,首先丈夫把房屋的法律所有权转移给妻子,然后再拨放居家改善贷款,但是在巴基斯坦,做成这件事需要855个步骤,花五年时间。基金会只能选择让丈夫签署文件,并让他们发誓永远不会把妻子逐出家门,就算离婚之后也不行。

萝夏内被选为早期的“阿育王伙伴”,与比尔·德雷顿携手合作,这让她有机会接触到来自全世界的社会企业家。到了2009年,奇迹基金会拥有1000名职员和30万名客户,并有望在2010年把客户发展到100万名。萝夏内培养了一组训练有素的女性经理人,她们制订训练计划,开设课程,让职员养成“高效率人士的七个习惯”。

奇迹基金会也设立银行,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只是提供贷款,也接受存款。人们通常以为小额金融处理的是贷款,但储蓄也许更为重要。不是所有的穷人都需要贷款,但是所有穷人都应该有机会使用储蓄账户。如果家庭积蓄是存放在妇女的名下,由妇女掌管,这会让她们在家庭决议中更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