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4/7页)

许秘书心里一凛,硬着头皮道:“确实,余厂长热血有正义感,又心系百姓,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是啊,人才。她还有三年才毕业吧?”高市长冷不丁地提起。

许秘书诧异地瞥了他一眼,飞快地低下头:“对,她今年大二,还有差不多三年才能毕业。”

“三年,有点久啊。”高市长感叹了一句,没再说其他的,“准备一下,去开会吧!”

——

余思雅坐上公交车,并没有先回学校,而是去了二门市部上楼打电话。

“喂,胡秘书吗?我是余思雅,梅书记这会儿有空吗?”

电话那端很快换了个声音:“余厂长,是我,梅书记,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看前天的省报了吗?咱们县粮食大丰收,稻谷收成比去年增加了两倍。”

听出他的兴奋,余思雅也跟着笑了:“知道了,我刚在高市长那儿看到报纸。”

“高市长?今天不是周末,你有课吧,怎么又跑去市政府了?”梅书记诧异地问道。

余思雅笑着调侃:“那还不是咱们梅书记上省报了嘛。高市长叫我去的,想先了解一下咱们县的粮食增产情况,我如实说了,高市长给我透露了个信息,省里面非常重视这件事,准备派考察小组去咱们县里,你做好准备啊。”

听说上面要派人下来考察,梅书记有点紧张了:“余厂长,这具体的考察人员你知道吗?”

余思雅自然不清楚:“高市长没细说,但我估计粮食局的领导,省城这边,还有农业部门这些肯定少不了,其他应该还会有一些领导干部。我就先跟你通个气,你也不用紧张,咱们该干嘛就干嘛,将咱们平时的作风展现给领导们就行了。”

梅书记笑着道:“你说得有道理,这省城也没下发通知,也不知道他们具体哪天来,做太多,搞不好还弄巧成拙,不如以不变应万变。”

“是这个理。”余思雅打电话除了提醒梅书记这个事,还有个更关键的事情,“梅书记,我听说粮站那边不高兴,去市里把咱们告了,没事吧?”

梅书记满不在乎地说:“没事。这群家伙,让他们批点粮食给咱们的时候推三阻四,现在咱们自己解决了粮食的问题,他们又想来摘桃子了,哪有那么便宜的事。他们有统征的权力,但咱们是清河鸭是集体单位,给县里创造就这么多就业岗位,收购点玉米怎么啦?又不是卖给私人,他们有意见也憋着。”

余思雅听梅书记中气十足的样子就知道没事了,笑道:“梅书记霸气。”

梅书记哼了一声:“这些家伙还不死心呢,我瞧他们的样子是想提高明年的统征点,真是什么馊主意都能出,农民好不容易吃饱饭,他们就出来捣乱,什么人嘛。他们要敢弄这政策,回头我就通知各公社,他们明年征收了过头粮,还得返销给农村,看他们怎么整!”

“过头粮”就是征收的粮食过多,造成农村粮食不够吃,出现饥荒,然后政府又再调控,将这些粮食返销给农村。这样在城乡之间往返运输,造成很大的运力浪费。

这种现象在五十年代的时候最频繁,曾经返销给农民的粮食曾一度高达40%,不过从六十年代以后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了,如今除非遇上干旱洪涝等□□,不然很少有返销的情况。

真这么搞,粮站和市粮食局自然讨不了好,但梅书记这个一县之长肯定也要担最大的责任,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委实不值得。

“梅书记,这倒不必,如今不是有考察小组要下来吗?你让他们多听听农民的心声,我相信咱们的党,咱们的干部绝大多数都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只要省里面没意见,粮站,粮食局,计划委员会这些单位便是再反对也没用。而且梅书记,这次考察小组下乡就是为了看看能不能将咱们县的经验推广到全省,如果你能说服他们,那你就是全省农民的大恩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