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4/7页)

参观的时候,余思雅还让人随机抓了几只鸭子出来称重,左边的几乎都比右边的鸭子沉,大部分在五斤多,就是小一些的也有四斤七八两。

来的公社干部都是公社里开了养殖场的,养鸭子他们也有经验了,两个多月快三个月的鸭子也就四斤多,有些个头小的甚至只有三斤多,只有极其个别能长到五斤。但在清河鸭养殖场却变成了一件极其普通的事。

这多一斤鸭子就得多卖好几毛钱,而且也可以养到四斤多就出笼,这样能节省半个月的时间,缩短养鸭周期,一年下来能多养一季鸭子,就能赚更多的钱了。

想到这点,不少公社干部心里有了想法,但他们还有顾虑。

黄书记主动问余思雅:“余总,不知道你们这养殖场的饲料花销有多大?”如果这个成本远远高于喂粮食的钱,他们也不乐意的。

余思雅明白他这是感兴趣了,马上把这个问题交给了施立平。

“施厂长,把喂养记录给大家瞧瞧。”她说得再好听,这些人都会心里存疑,还是用数据说话比较好。

施立平早有准备,拿出两个册子,递给说话的黄书记:“每天的喂养数据都在这里,后面还有总结的数据。平均算下来,喂养饲料的成本是要比喂养粮食高一些,一只鸭子在三毛钱左右。但喂养饲料多长出来的肉能多卖六七毛钱,所以算下来还是喂养饲料更划算!”

大家在心里默默地算了一笔账。以五千只鸭子的养殖场来算,一只鸭子多卖三毛,那喂一批就能多赚一千五百块,一年按四批算,就能多赚六千块。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余思雅又在一旁补充道:“而且饲料喂养更方便,直接将饲料倒进食盆里就行了,可以节约不少人工。以这五千只鸭子为例,用饲料只用两个人工就够了,用粮食喂养这边,得需要四个饲养员,因为自己搅拌甚至是磨面得费不少功夫。”

她着重突出了饲料喂养的两个功能,一是提高产量,二是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在同样的人力成本下,可以喂更多的鸭子,赚取更多的利润。

听完这话,各公社的干部也没人表态。乡下到底保守,而且这个事关系比较大,很多人都还在思量权衡。

余思雅见没人应声,也不觉得尴尬,反正该说的她已经说了,能不能抓住机会就看他们自己了。不管这些公社怎么做,从今天起,清河鸭养殖场的所有鸭子都会换上饲料喂养,时间长了,这些人迟早会看到效果的。

“饲料厂那边还开辟了一个小型的养猪场,主要是用来做试验的,已经用饲料喂养两个多月了,梅书记,你们有没有兴趣去看看?”余思雅笑着问道。

比起鸭饲料,猪饲料的市场才更广阔,也更诱人。

梅书记一听特别意外:“你们还在搞猪饲料?”

“对,目前小猪还没长大,不过大家难得来一趟,两个多月也可以看出一些区别了,所以想请大家过去看看。”余思雅微笑着说。

梅书记当即拍板:“去。”

他都说去了,其他人焉有不去的道理,更何况大家也想看看这饲料用在猪的身上,效果会不会更好。

于是一行几十人又转道去饲料厂。

小型的养猪场就建在饲料厂的旁边,弄得很干净,大家走过去的时候,小猪们都窝在猪圈里睡觉。

12只小猪分为了三批饲养,一个猪圈里4只。猪的个头比鸭子大,而且生长速度也更快,所以更加显眼。只扫了一眼,大家就察觉出了这里面的差别,三只猪圈里的猪看起来相差甚大,最右边的四只小猪估计也就四五十斤一头,中间的大概有七八十斤一头,最左侧的猪已经有百来斤了,都不能称之为小猪了。

余思雅昂起头,骄傲地说:“这十二只小猪是同一窝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