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3/3页)

既然我们说到了莎老头的不足,你信里写到年轻的海蓁,让我想起这位诗人著名的十四行诗中的第五十五首。自然,开篇是这样的:没有云石或王公们金的墓碑/能够和我这些强劲的诗比寿/你将永远闪耀于这些诗篇里/远胜过那被时光涂脏的石头。”(时光真是个荡妇,它把每个人都搞了。)这首诗优美,但却不诚实:我们的确记得莎士比亚强劲的诗句,但诗里所说的那个人我们又记得些什么?什么也不记得。我们非常肯定他是男性,其他的一切就全属猜测。莎士比亚用语言做棺柩掩埋了此人,关于此人他向我们透露得极少。另外,请看,我们谈论文学时用现在时态,但谈到死去的人,我们就不那么宽和了。为逝者写作,不能令斯人不朽。语言只能埋葬逝者,却不能起死回生。(大曝光:我不是第一个发表此番言论的人。参看麦克利什 [4] 的诗作《没有云石或王公们金的墓碑》,其中有这样一句英雄体诗行:我要说你将死去,无人铭记你。)

我离题了,但其实问题就在这里:死者只有在记忆那可怖的无睑之眼中才能显形。而生者,感谢上天,生者仍有令人吃惊、叫人失望的能力。你的海蓁是活生生的,沃特斯,而你绝不应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的决定,尤其是深思之后所作的决定。她希望帮你免于痛苦,你应当让她这么做。你也许觉得年轻的海蓁的逻辑不足以说服你,但我涉足这“泪之溪谷” [5] 时间较你更久,从我的角度来看,她并非疯狂无稽。

祝好

彼得·范·豪滕

这真是他写的。我舔湿手指,轻触纸面,墨水洇开了一点,于是我知道这真的是真的。

“妈。”我说。我没有提高音量,不过也用不着,她总是时刻准备着。妈妈从门口把头伸进来。

“你还好吧,宝贝?”

“我们能不能给玛丽亚医生打电话?问问如果飞国际长途我会不会死。”


[1] 语出《圣经·约翰福音》1:1:“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2] 此处作者借用了源于莎士比亚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序诗中“starcross’d lovers”一语,“命运让两家仇敌生出一对恋人,爱情的悲剧在襁褓中早已注定”(朱生豪译文),常译为“灾星下的恋人”。

[3] 莎士比亚名著《裘力斯·凯撒》,第一幕第二场。

[4] 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Archibald MacLeish,1892—1982),美国著名诗人和剧作家。

[5] 泪之溪谷:vale of tears,英语中代指(充满烦恼悲伤的)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