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心血管病区10(第3/4页)

但是,19床病人的死让越星文百思不得其解。他昨天重点怀疑的就是19、20、21床的三位病人,结果19号居然死了?是凶手丧心病狂直接杀掉了隔壁床的病友,还是说,凶手就是医生,在随机作案?又或者,他的推理出现了失误?

越星文拿出这几天整理的笔记,看着上面的资料陷入了沉思。

既然19床已死,那么,嫌疑人的选项就只剩下四个——

A、20床,55岁冠心病患者,名叫周衡,从事药学相关工作;

B、21床,56岁患者许大鹏,曾经当过医药代表;

C、主治医生萧文,长时间留在心血管病区;

D、30岁住院医师马平,一年前调到这家医院,也符合长期作案的条件。

这四个答案都是越星文推理出来的,只不过……他的分析真的全面吗?

越星文总觉得自己似乎漏掉了什么线索。

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手里的资料。突然,他脑子里灵光一闪——顺着推理既然推不出来,那就从结果反推原因,也就是逆向思维。

他找不到A/B/C/D这四位嫌疑人的作案动机,又觉得凶手的行为十分怪异,但他知道凶手作案的结果,之前死了20人,这两天又死了8人。他可以从结果下手,寻找线索和证据,反推出谁是凶手。

越星文脑海中豁然开朗,他立刻起身看向柯少彬:“柯少,去你的病房,打开笔记本电脑,不管什么嫌疑人了,我想直接从现有的资料里重新找凶手。”

为免一群心脏病患者聚在病房会被医生骂,越星文朝周围的同学说道:“大家先回去吧,我跟柯少分析一下资料,有结果了再跟大家讨论。”

同学们回去等消息。

越星文和刘照青一起来到柯少彬的病房,他顺手将旁边的凳子拎到病床前坐下,问道:“柯少,你拷了医生办公室电脑里的全部资料,对吧?”

柯少彬点头:“对,第一天就拷了。你要查什么?”

“在所有资料中检索死亡病例,先把死在心血管病区的病人全部找出来。”

柯少彬飞快地在电脑中输入信息,检索关键字。

不出十秒,电脑屏幕中就列出了一大排病人的资料。除去今天凌晨死亡的3人和昨天死亡的5人外,最近一年,在心血管病区死亡的患者总共有48人。

越星文凑过去看了一眼:“死于呼吸衰竭、脑出血,这些跟心脏无关的病例可以去除。还剩下多少?”

柯少彬锁定了死因是心肌梗死的患者,说:“还剩33位。”

越星文道:“做一下数据分析,将几天内集中死亡的病例挑出来。那种隔很久才死一个的,作为干扰项剔除。”

凶手的作案风格是“屠杀”,他不会一次只杀一个人,那些隔了很久才死一个的,应该是真正死于突发心脏病的干扰项,和凶手无关。

柯少彬根据死亡时间的先后顺序将病例排好,隔好几天只死一个的干扰项全部剔除后,他道:“还剩26位。”

越星文说:“死亡时间在白天的,全部去掉,只留凌晨的。”白天病区人多口杂,凶手无法作案,但心血管病区也有可能出现意外死亡的患者,这些也都是干扰项。

柯少彬剔除白天、傍晚时分死亡的病例,将死亡时间在凌晨的全部挑出来。他看向电脑屏幕,激动地说:“剩下的病人正好是20个,跟昨晚夜间考场的怪物数据对上了!”

刘照青看着这些病例,紧紧地握住了拳头:“看来,这20个人,就是之前被凶手给干掉的全部受害者?”

越星文点了点头,冷静地说:“从这20个病例当中,找出第一个死者。”

柯少彬迅速锁定了死亡时间最早的目标:“是一位78岁的老年女性,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时间是6月1日凌晨2点10分。”

越星文指着这份病例,笃定地说:“这位老太太,就是凶手杀掉的第一位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