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3/5页)

言重了,手也握的重了。

夏菊花挣出自己的手,不动声色的揉了两下才说:“杨同志,你太客气了,也就是今天那个友人架不住激将法儿,要不我也起不了啥作用。”

“不不不,夏菊花同志,你太谦虚了。通过你今天跟友人的谈判,我发现我们的工作方法,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杨得田绝对不是奉承夏菊花,以前他们跟友人谈判的时候,最注重的是大谈两国友谊,希望用此感动对方把价格降下来,却忽视了商人逐利,在利益面前,国与国间的友谊不堪一击。

而夏菊花注重的是友人自己手握橡胶,同样希望尽快脱手,而选择与华国合作,对他是最稳妥的获利途径,并且不客气的向友人指出了这一点儿——做生意纸面上赚的再多,也不如实实在在把钱拿到手里更主人心动。

最初听到夏菊花说这话的时候,杨得田还觉得夏菊花的确是一个农村妇女,太没有敏感性,破坏了两国友谊怎么办。

可友人在听到夏菊花的话后,露出的思考神情,让杨得田瞬间明白,只要有钱赚,友谊的建立比破坏更容易。

最让杨得田深思的则是,夏菊花一开始就表明自己不是跟杨得田一起的,才让友人以为跟夏菊花谈崩了,还有一个出价到三百块钱的杨得田保底,导致他在认为夏菊花吃不下这批橡胶的情况下,想额外多得到一倍的赔偿金。

当时友人为何笃定夏菊花不可能拿得出定金,才自降身价,主动把价格降到了二百八十块钱一吨,都是因为夏菊花三番五次在对方以为已经谈好的情况下,再次出口压价,激起了对方的愤怒之心。

当时杨得田听的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可夏菊花就能轻松的说出口——看来以后与友人们谈判,面子也没有那么重要,只要能为国家节省外汇,多出几次价没想象中丢人!

利益当前,友人太轻敌也太想当然了,这同样是杨得田告诫自己,以后在对外谈判时要注意的地方。

现在杨得田还没有更深的思考,也顾不上想这些,他要向领导报喜:五万吨橡胶呀,三个多月后就会运到羊城。有了这些橡胶,处于半停产状态的工厂可以恢复生产,一些精密机械甚至不能言说的领域,原料都有了保障!

最主要的是,夏菊花的出现,一下子给国家节省了近二百万元的资金,该怎样奖励她,杨得田自己只有一点儿粗浅的想法,同样需要请领导最后拍板才能实行。

“什么,已经签合同了?”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领导,听了杨得田的汇报之后,竟激动的站了起来,不敢相信的问:“二百八十块钱一吨签的?前昨天你不是还说三百他们都不松口吗?”

杨得田笑着把夏菊花近乎儿戏的谈判方法说了一遍,最后语气就变得严肃起来了:“领导,通过夏菊花同志跟国际友人进行的谈判,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想了很多,我认为以后我们的对外谈判,应该……”

领导听的很认真,还不时在杨得田反思时,加入自己的看法,最后指示杨得田,把他的反思写出来,以内部资料的形式下发给对外系统学习。

最后领导十分感慨的说:“我们太以己度人了。那些人眼里只有利益,我们却总想着友谊,就让人把我们当成了冤大头,以后这种局面要改一改。”

“是呀,要不是夏菊花同志这顿乱拳,国家得多付出近二百万元才能拿到这批橡胶,别人还要端着架子,好象是出于两国友谊不得不卖给我们,在以后的交往中做为要挟我们的筹码。夏菊花同志,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面对有感而发的杨得田,领导没有笑,直接问:“你这么推崇夏菊花,想好怎么对她的行为进行鼓励了吗?”

杨得田趁机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同来:“我们这些买橡胶,还不能大张旗鼓的对外公布,夏菊花同志也只能做一个无名英雄了。可她对国家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我觉得,不能因为她的觉悟高,就抹杀了她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