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第3/5页)

夏菊花很想告诉大家,真不用高兴得这么早,再过上几年,高产红薯品种就将大范围推广,到时候亩产可以达到三千多公斤,也就是六千多斤。届时平安庄一年种小麦和红薯,再用来生产方便面和酸辣粉,想不致富都难。

最终这话还是没说出口,因为第四层路基已经全部铺完,到了铺沥青的时候。好几个月的工程马上要见到成果,社员们谁还能注意到夏菊花欲言又止的表情。

眼看着就要通车,夏菊花的心情与所有社员一样激动,把给知青们盖章的活都交给了常会计,自己早早来到了三队村口——路的起点并不是大队部,而是三队,为的就是要让所有平安庄的生产队,都能走上自己修的柏油路。

三队的村口站满了人,见夏菊花过来都跟她打招呼,夏菊花看着满面红光的牛队长,笑呵呵的问:“咋都出来这么早呢,人家交通局运沥青的车得上班才从县城出发呢。”

“我先带着大伙看看,有不平整的地方,或是没垫均的地方,趁没铺路面找补找补,省得耽误交通局的同志干活。”牛队长的嘴巴一直没合拢,说话的时候,因为激动都带着点儿颤音。

夏菊花理解他的心情,毕竟最后铺沥青的活,还是交给了交通局。交通局派来干活的人,在社员们看来,都是吃公家饭的工人,跟他们说话办事,社员们心里不大有底气。

可那些交通局来的工人里,很多人一个月挣的钱,可能并没有三队的社员高,只是大家没有想过在这上面比较罢了——现在的时代,一般人眼里工人的收入,总是高过农民的,比较起来只能让自己更自卑,那还比较啥。

“来了来了。”有人高声提醒大家,伴随而来的是沥青特有的熏人味道,车还没到就已经传了过来。

牛队长没好意思捂鼻子,不过还是跟夏菊花说了一句:“咋这么大味呢,咱们去县里走的马路,也没这么大味呀。”

夏菊花心想,县城里的马路都修多少年了,要是还有味的话质量得次成啥样?现在不是给牛队长解释的时候,只冲他摇了一下头,便带头向驶来的车迎去。

一碰面,夏菊花发现,交通局带队的还是那两个帮着平安庄勘测的技术员,不由笑了起来:“这次又麻烦你们了。”

技术员见到迎上来的夏菊花,也十分高兴——夏菊花现在在平德县的名气不小,能亲自上前来迎接他们,让他们觉得脸上有光。

为了让光辉更闪亮,两位技术员把夏菊花介绍给了所有参加铺沥青的工人们,顺带着还说了些平安庄的变化,引得工人们一起冲着夏菊花拍上了巴掌,还有人起哄让她给大家讲两句。

那就讲呗。

夏菊花召开社员大会都不知道召开过几回了,站在人家讲话早已经不打怵:“交通局的同志们,感谢你们来帮助平安庄铺路。这条路通了,不光是平安庄的社员们出行更方便了,你们来平安庄换粉条、换鸡蛋,同样方便。所以这条路不止是造福平安庄社员的,也是给你们带来方便的,大家说是不是?”

把帮助修路说成双方有利,这角度有些新奇了。交通局的工人们都听得一愣一愣的,脑子里回响的是换粉条、换鸡蛋,心里疑惑的是平安庄的粉条和鸡蛋能随便换吗,又是咋换的?

正疑惑着,夏菊花话风一转:“当然,这路最主要的,还是方便了我们平安庄大队的社员,所以我代表社员们在这里感谢工人同志们的帮助,感谢工人老大哥,帮助我们农民兄弟解决出行难的老问题。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工人同志们无私帮助表示感谢!”

夏菊花自己带头鼓掌,三队的社员们跟着把巴掌拍得山响,让刚刚回过味来的工人同志们,跟着拍不是、不跟着拍好象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