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第2/5页)

李长顺却觉得只有夏菊花看着两个厂子,平安庄社员才能踏实干活,又把自己让她别操心其他事的建议,重提了一回。

对于两个厂子,夏菊花自然是上心的,毕竟酸辣粉的订单生产要做调整,方便面的需求也一下子加大不少。不过她明白,现在两个厂子各有厂长与组长,她只要从旁查漏补缺就好,不能事事插手,免得两个厂长失了威信。

陈秋生与常春芽没让夏菊花失望,把厂子里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哪怕年后突然招进了厂子二十一名工人,两个厂子一家分了十个,也给安排的不落痕迹。

只有刘四壮,两个厂长都不大想要,最后还是陈秋生怕常春芽年轻,压不住刘四壮,把他安排进了酸辣粉厂。

其实他们有些多虑了,刘四壮这些年,已经被平安庄的社员折腾的一点脾气都没有、一点懒也不敢偷了:平安庄生产队现在管着地里活计的,是刘三壮,对于曾经打破他头的刘四壮,他能客气得了?

每次派活,刘四壮分到的都是最重最累的一份,偷懒?刘三壮在地头就把每个人的任务都细分了,谁锄哪条垅、谁收哪块地、多长时间干完,都是大家的平均水平。你刘四壮干不完,好,可以安排其他人帮着你完成,不过应该一天记十个工分的活儿,别人帮你了,那就按帮了多少记到别人身上好了。

刘四开始也吵了两回,刘三壮直接告诉他:觉得累,觉得不公平,都行,你自己挑活吧,也说说自己啥时候能干完。但是有一条,低于大家的平均水平不行,耽误了农时也不行。

刘四壮自己挑了半天,才发现现在的平安庄,真说让人累得脱层皮的活并不多——小麦子、玉米、高粱这些大庄稼,都用播种机与收割机,人能累到哪儿去。红薯倒是得人工收种,那才用几天工夫——对于农民来说,更说不上有多累,以前都是大家抢破头的轻快活儿。

他挑不出更轻松的活,那就得完成自己的定量:一直把自己该得的工分记到别人身上,一贯偷懒的刘四壮也觉得肉疼:孙桂芝自从自己少扣一半口粮工分之后,便觉得自己比刘四壮赚得多,骂起他来花样翻新,他也不愿意天天被骂,迫切的希望在挣钱上重新压过孙桂芝。

可惜光完成量还不行,刘三壮还要看质。锄地锄歪了苗,扣工。收地落下的粮食多,扣工。浇地时跑水,还是扣工。有时刘四壮都纳闷,自己已经把水给堵回去了,刘三壮是咋知道的?

后来才发现,全平安庄的社员,只要下地干活的,都用眼睛盯着他,巴不得他出错呢——刘三壮说过,只要发现刘四壮活干得不好,达到扣工标准,那么从他身上扣下的工,就记到揭发他的人身上。

一折腾就是几年,再会偷懒的人,也学会了小心翼翼干活,尽量不让人挑出毛病,好保住自己的工分。因此进了粉条厂之后,刘四壮还真不敢偷懒,更不敢不听招呼——他跟孙桂芝因为谁进厂上班,又在家狠狠打了一架,他险胜。

被孙桂芝挤兑了两三年,终于有了超过她的机会,刘四壮觉得自己要把握住。哪怕陈秋生给他安排进最累的搬运组,他也一句怨言不敢有,一点懒不敢偷,就怕自己抱怨一句或是偷点懒,厂子直接把他开了,回家让孙桂芝笑话。

没错,这两口子现在已经不敢在平安庄公众面前表达任何不满,只能靠在家里相互鄙视,保留一点生活的乐趣。

夏菊花等人只要刘四壮在厂子里不作妖,都顾不上管他与孙桂芝之间如何。因为战争开始的消息,已经通过报纸、广播,传遍了平安庄的个个角落。

直到确切的报道传来,夏菊花才给林宏亮打了一个电话,询问平安庄的战士,是不是上了前线。她得到的答复是没有,夏菊花长吁了一口气,转脸看向围了一屋子的军属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