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太子领衔(第2/4页)

黄道周拱手,向御座上的崇祯帝高声道:“臣愿意倾尽所有,先认购五十两!”

朝堂静寂。

群臣或惊讶,或默然。

御座上的崇祯帝微微点头。

朱慈烺望着老师,心中激动,不由向老师拱手行礼。

他心目的黄道周,是那个在隆武元年,求郑芝龙出兵不能,前线溃败如山,大好江山即将沦落敌手,一腔悲愤无法发挥,面对郑芝龙的冷言冷语和隆武帝的期盼,毅然决然,带着拼凑起来的数千新兵,携一个月的粮食,就挥军北上,迎击清军的刚烈风骨……

正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一介书生,没有带过兵,带着一群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没有兵器,没有甲胄,更没有粮草……谁都知道,黄道周必败。

事实也确实如此。

数千人马,一战而溃。黄道周本人也被敌人擒获。但坚不投降,并写下“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其门人,蔡春溶、赖继谨、赵士超和毛玉洁同日被杀,人称“黄门四君子”

穿越以来,现实中的黄道周给朱慈烺的印象,却是啰嗦而迂腐。

今日,终是黄道周的本来。

虽然书生气,但却一腔热血,忠义刚直,面对国家朝廷危难,不逃避,不推诿,倾尽所有,为国尽力。

黄道周之言,震住了朝堂,令一些朝臣惭愧——他们都知道,黄道周虽然桃李满天下,但家中是真不富裕,这五十两,真的是散尽家财了。

“太子之策,利国利民,百官群臣先行认购,亦是正理。臣也愿意认购五十两!”

又一臣站出,却是太子的另一个老师,马世奇。

朱慈烺再行礼,心中感动,历来大儒,最看重的就是纲常和道义,对钱财,真的很轻视。而纲常之中,就有师生之礼,学生尊敬老师,视老师为父,老师不但要传业授道,答题解惑,而且有保护、提携学生之责。

黄道周和马世奇,都做到了。

静寂之中,三辅蒋德璟向黄道周拱手行礼,然后看向朱慈烺,脸色严肃地问道:“殿下,如今已经是腊月初六,距离过年,不过二十几天了,殿下以为,年前能完成吗?”

朱慈烺心中微微一轻——从蒋德璟的问话就可以知道,对于国债之策,蒋德璟已经倾向于同意了,不然不会跳过具体的问题,而直接问时间。

有黄道周和马世奇的号召,蒋德璟的支持,事情应该可以成了。

不止朱慈烺,殿中群臣也都看出了蒋德璟对国债的支持之意,一时,人心有有了些许的变化——黄道周虽然是一个少詹事,但影响力却巨大,马世奇虽然不如黄道周,但亦是大儒;最重要的是,蒋德璟虽然只是三辅,但在群臣中的声望,却是仅次于首辅周延儒,人都说,周延儒之后,首辅之位就是蒋德璟,蒋德璟的支持,足可以影响到一大批人。

朱慈烺回礼,声音清楚地回道:“这是朝廷第一次发行国债,稳妥起见,发行地区暂时只圈定在京师,三到五天的时间进行准备并制造声势,向百姓商人们详细解释国债的用途和必要,再用五到七天的时间,进行发行和认购,如果抓的紧,朝廷完全可以在腊月二十三,小年夜之前,完成国债的发行,用朝廷的信用票据,换取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

“一个京师,能凑到一百万吗?”四辅范景文有所怀疑。

朱慈烺淡淡:“我以为,能的。”

京师藏龙卧虎,一百万算什么?

“如果商人百姓,没有人认购,该如何是好?”蒋德璟追问。

朱慈烺坚定说道:“只要朝廷将国债之法,告知天下,说明国债短期运用和短期偿还,朝廷信誉保证,宣传得宜,我相信,商人百姓一定不会无动于衷。朝廷既爱民,百姓又怎会不爱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