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章 重建大宁卫(第3/4页)

中午时分,京师永定门忽然掀起了人潮,

一连十日,李定国的名字已经盖过了马嘉植,成为京师最热烈的讨论,现在他本人来到京师,而且听过还带回了无数颗蒙古人的人数,是为大明几十年的第一次,百姓们如何能不轰动?

在这之前,大明朝最勇猛最年轻的总兵,乃是吴三桂,吴三桂20岁时,就展露头角,成为游击将军,23岁为参将,25岁为副将,崇祯十二年时,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方一藻、总督关宁两镇御马监太监高起潜,报请朝廷批准,吴三桂被擢为宁远团练总兵,时年27岁。

李定国今年刚二十六,算起来比吴三桂当年还年轻一岁。

……

“来了,来了!”

永定门前。

内阁首辅蒋德璟,次辅同时也是兵部尚书、军机处首席大臣李邦华正在迎接。

——李定国是武将,内阁首辅是文臣之尊,兵部尚书是武将之首,两人同时在城门口迎接,可见朝廷对李定国的重视。

礼炮声中,李定国骑着一匹枣红马,走在众军之前,缓缓而来。

塞外的风霜,好像还在他的脸上,疲惫未洗,虽然经历了一场大胜,但他眼中却并没有太多的喜悦。

李邦华见了暗暗点头,虽然年轻,但李定国已然是有大将之风……

……

隆武帝亲在武英殿接见李定国。

当李定国穿着崭新的二品武将狮子服,迈过门槛,进入殿中时,朱慈烺暗暗欣慰点头。

——此次大胜,不但是击溃了喀喇沁左翼蒙古,震慑了右翼,令哈刺慎投降,更是彰显了大明的军威,因此隆武帝破格提拔,将李定国从一个从四品的游击,提升为二品的总兵,并进左都督。

至于是哪一镇的总兵,自然是新进成立的大宁镇。

大宁需用大将,李定国前番刺死尼堪,今日又以六百骑兵大破喀喇沁左翼,威名已经传遍草原,蒙古人历来崇尚英雄,用李定国为大宁总兵,正可威慑周边蒙古。

李定国是百年以来,继高杰为五原总兵之后,第二位在长城外面驻镇的总兵,而和高杰的不同,大宁卫所在的地方,依然还是敌我对峙的前线,虽然张家口塞外三部连同哈刺慎右翼都已经归于大明,大宁卫有了稳定的左翼后方,但喀喇沁右翼连同巴林蒙古,喜峰口蒙古,察哈尔蒙古依然还归附建虏,如果大明重建大宁卫,在塞外驻兵,他们不会视而不见,一定会骚扰加进犯。

所以,李定国肩膀上的担子比高杰重多了。

李定国进殿参见。

“臣李定国参见陛下。”

朱慈烺仔细看他的脸,发现他一脸风霜,微有疲惫,但眼神和表情依然坚定,心中再一次的确定——能成大事,能在历史中留名的,果然都不是一般人物。

宣读圣旨,赐酒赐座。

朱慈烺开怀痛饮,向李定国询问战事的经过。

李定国详细回答。

听到惊险处,朱慈烺忍不住捏一把汗,也为李定国的大胆和果断而赞赏。

“当年冠军侯霍去病初次出战,就带兵八百,奇袭匈奴,大获成功,后来果然封狼居胥,建立了不世之功勋。宁宇,大宁卫镇就交给你了,望你不负朕的期望,再接再厉!”朱慈烺举起酒杯。

李定国字宁宇。

李定国双手端酒,谨慎地说道:“臣惶恐,岂敢和霍侯相比?只求尽忠报国,以赎前罪。”说完,一饮而尽。

殿中蒋德璟和李邦华相互一看,都微微点头,李定国虽然立下大功,但并没有飘飘然,脑子依然清醒——出身流贼,却能保有如此的理智,倒真是难得啊。

……

武英殿之后,朱慈烺召李定国到乾清宫,两人继续聊。

就军事而言,朱慈烺受益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