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买人 “这差了的德行都报应在子孙身上……(第3/3页)

“唉,郑侍郎何必妄自菲薄,河阴郑氏教出来的子弟,皆是精通六艺的国之才俊,甘罗十二岁拜为上卿,郑家子弟必不差些什么。”

郑裘连忙道:“差的,差的,犬子顽劣,不堪驱使。”

与同州骆家那等破落户不同,河阴郑家子弟并不缺官做,郑裘更是绝不肯自己儿子去了北疆那苦寒之地,受卫臻这等如狼如虎之人磋磨的。

卫蔷还是在笑。

“河阴郑家子弟不堪驱使,那……河南于氏?齐州吕氏?”

无人敢应。

卫蔷低头轻笑了一声:“想分钱吃肉,却连人都不肯给……罢了,不如这样,各家派一子弟给我,三年,竞标之中,便算五千贯,如此一来,同州骆家已经是一万五千贯在记丰州督府账上,河中府陈氏也有五千贯在账。还请各家竞标之时多带些自家子弟……”

“荒唐!”

出言怒斥之人是当朝尚书令姜清玄。

“定远公,人怎可以钱换之?同州骆家也罢,河中陈氏也罢,其子弟若在北疆选官,那便在你定远公的所属之官,乃北疆百姓之父母,你以银两计之,他们为官之时如何自处?”

卫蔷慢慢转过身,看向了姜清玄。

自她归朝以来,除了明德门前那一场争执,这是她头一次正眼看姜清玄,她的外祖。

“荒唐?敢问尚书令,如何方是不荒唐?是朔州大雪,岑刺史泣血求援,圣人允了三万石赈灾之粮,你户部一粒不发?还是自你掌管户部我北疆数年来一枚铜板的军饷也未得?”

朝堂上,定远公大袖一展,带着长疤的右手握住了刀柄,她一双眼死死地盯着尚书令的脸:

“尚书令,何事能比此些更荒唐?”

她身后,郑裘长出了一口气。

从世家刮了地皮又如何,定远公不还是调头又去打寒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