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为什么是索马(第3/29页)

命悬一线——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个成语的意思。

飞机着地的那一刹那,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甚至开始雀跃相拥,击掌欢庆。驾驶员则掏出一根香烟,点上猛吸了几口,然后不知道在哪儿摸出一瓶酒,对我做了个举杯的姿势。咱的命算是捡回来了,我报以感谢和夸赞的微笑。

为一次成功的降落,而如此夸张地庆祝,我确实是第一次见。那个回家的女乘客,兴奋地拥抱了梁红。梁红没有看到我所见的凶险,有些不解地问了一句:“Why?”

“难道你们不觉得高兴吗?第一我们没有被击落,第二我们没有坠毁,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啊。”

所有人都愣住了,接着脸上是如释重负的笑意。合着对每一个坐飞机来摩加迪沙的人来说,都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存活概率啊!

那么此刻,我们都是幸运的。

我们的前面,是一架飞机的残骸。它应该是那不幸的三分之二,降落的时候坠毁了,残骸也没人清理,就扔在机场里。

在外国朋友竖起的大拇指和赞美声中,我们却感到一丝惴惴不安。

梁红一直跟老外聊得挺嗨。

我和梁红以并肩战斗的姿势,站到载我们到摩加迪沙的飞机舱口。

恐怖之都的见面礼

行李扔在一边,我们四个人举着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外面是一群手持枪械的人,齐刷刷地把我们围在中间。

平安着陆的欣喜还没散去,我们又陷入了另一种让人窒息的场面。

下了飞机,和两个同伴道别,他们给大家的印象是,索马里人是热情的、和蔼的。我们对即将接触的索马里,因此而少了一些恐惧,多了一些期待和幻想。

站在原地,我们等向导来接。机场里停着几架飞机,都是同一个妈生的,歪瓜裂枣,弹痕累累。机场里有很多扛着枪的武装人员,原以为机场要塞,索方重兵保护;结果不断地有武装人员走上前来,招揽生意,问我们需不需要保护。他们是民兵。

在我们还扭头四处瞅着新鲜的时候,两辆车径直开到我们面前,“哗啦哗啦”地下来一拨人,把我们围了起来。他们一个个手上都拿着枪,食指搭在扳机上,枪的保险栓也都拉开了。如果谁哆嗦一下,子弹会毫不犹豫地喷射出来。

我预想过无数种我们到达索马里的场景,目前这种被人拿枪围着的场景也想到过,是最不愿意见到的那一种,可偏偏就是这阵仗来迎接我们。

那些人也不说话,我们也不敢乱动。在僵持的气氛里我们互相对了下眼:不会是向导把我们给卖了吧?

在来索马里之前,我们跑了三趟索马里驻中国大使馆,才办下来签证。大使馆参赞给了我们几条建议:找一个靠谱的向导;雇用一个火力可观的安保队;最后,不要相信任何人。

有一种奔赴战场前线的感觉。大使馆给我留了个电子邮箱,说:“你们去联系这个人,他会是一个很不错的向导。”

嗬,该不是给亲戚朋友揽活儿吧?道完谢,我们很快就联系上了向导。这人并不在索马里,而是在迪拜。他答应了给我们安排在索马里的衣食住行和安保队,前提是要先付一部分预付款。

这让我有些犹豫,还没见着面就先要钱,被放了鸽子怎么办?为此我们又跑了一趟大使馆,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只能帮你们这么多,相信还是不相信,在于你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