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文宫大乱,民意溃散,学子毁意,大儒失色(第3/9页)

七次北伐,死了多少读书人?又死了多少战士?

所以北伐没有影响大魏,那么大魏还是这个大魏,文宫还是那个文宫,为什么会输的这么惨?

就是因为,有人老而不死,他们感觉要死了,吊着一口气,把持着重要权力,用陈旧的思想,去禁锢新一代的读书人。

他们限制的不是一群有志青年,他们限制的是大魏发展。

他们残害的不仅仅是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而是大魏苍生。

他们泯灭的不是天下读书人,而是泯灭了儒者之心,向上之心。

到最后,许清宵更是文笔犀利,严肃批语。

【民之盗,窃贼!】

【儒之盗,窃国!】

【赳赳白发,老而不死!】

如若说鸠占鹊巢,只是讽刺大魏文宫某一批大儒不要脸,那么这个老而不死,许清宵却是真正令人精神一振啊。

百姓们阅读到此,一个个已经面红耳赤了,他们这是激动的面红耳赤,他们激动啊。

许清宵这骂的太好了。

赳赳白发,老而不死!

说的当真是好啊。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篇大魏文报,对读书人来说,不亚于一颗天外陨石,坠落海中一般。

千层巨浪正在逐渐卷起。

人群当中。

宋明是一位读书人,他是大魏文宫的读书人,乃是江南郡一块的才子,出了名的才子。

十岁作诗,十五岁便会写文章,算不上神童,但也算得上不错的俊杰才子。

他有伟大的抱负,有伟大的理念和想法,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横扫大魏的颓然。

希望自己的光芒,总有一天,如同星辰一般,绽放而出,直至消失。

所以他的目标,是大魏文宫,他希望自己进入大魏文宫之中,能为国家做事,能为天下苍生做事。

故此他竭尽全力,终于在他二十岁的时候,来到了大魏文宫。

本来,他以为自己来到大魏文宫之后,会受到重用,自己的许多建议,会得到大魏文宫的支持。

可不曾想到的是,当他来到大魏文宫之后,他发现这里极其残酷,残酷到让他感觉到绝望。

在这里,身份地位太重要了,品阶你都算不了什么,一切要看年限,他现在已经二十五岁了,二十岁那一年,他是七品明意的读书人。

二十五岁之后,他还是七品明意的读书人!

五年。

整整五年,他在大魏文宫所做的事情,就是跑腿,就是打听消息,或者就是偶尔擦拭一下大儒们的房间。

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啊!

这五年来,他夜夜难以入睡,每天都在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未来,到底是什么!

他想要熬着,因为很多人跟他一样熬着,都是一些有志青年,当初自己来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朝气蓬勃,每一个人都想要做大事。

但他们做了吗?

做了。

他们每个人房间当中,都有厚厚一堆的策论,有的提升国家生产方法,有的是完善刑罚之策论,有的是兵部之策论。

可是,这些东西,他们都递交不上去,因为那些大儒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即便当真看了,也不过是一句,错洞百出,便将他们打发回去了。

一时之间,他们沉默了,一时之间,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就这样,渡过了五年,整整五年,莫名之间,他们有些后悔,他们后悔自己为何要进入大魏文宫。

为什么不直接入朝廷,至少进了朝廷,自己还有发言权,哪怕是去一方当父母官,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做一件事情。

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总比擦拭桌子要好吧。

最开始,他们绝望,但大魏文宫的人告诉他们,这是一个过程,是磨砺他们性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