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第4/17页)

“令尊的事儿如今没人提了,你似乎也不必再东躲西藏如此辛苦。”曾国荃看了看一身男装打扮的苏紫轩,“不过听说西太后对你父犹有余恨,你拿了这笔钱,择一边城而居吧。”

苏紫轩怔了一下,忽然放声大笑,一手指着曾国荃,直到笑出了眼泪。

曾国荃脾气本就暴躁,耐着性子问:“这有何可笑?”

“我当然要笑。”苏紫轩说,“你以为我是来求生路的?恰恰相反,我是念在你们曾家与我父亲曾经交好,特来示警,给你和你那糊涂老兄指一条活路。”

曾国荃排行老九,比曾国藩小了足足十三岁,从小到大就受严兄管束,后来曾国藩考上进士当了翰林,乡人更是将其奉若神明,更不要说如今曾国藩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督抚重臣。他生平还是第一次听人家说自己的大哥“糊涂”,新奇之下,反倒不以为忤,反问道:“你信口开河,究竟所为何事?”

“就是我说的这句话,给你曾家指条活路。”

见曾国荃气笑了,苏紫轩不慌不忙地说:“你大概以为曾家刚刚为朝廷立了不世奇功,稳稳当当可以王侯相袭,富贵相传,这才是大错特错,曾国藩祸在眼前,曾氏家族也要被连根拔起,这样的泼天大祸,你居然也能笑得出来。”

“胡说八道!”曾国荃的火气终于被撩拨了起来,重重一拍书案。

苏紫轩却不给他机会继续发作,语速又急又快:“平三藩之后,为防汉人势大,康熙帝下特旨‘异姓不王’,可是咸丰却偏偏又许了‘平灭长毛者封王爵’。

朝廷现在是左右为难,封王是违背祖宗家法,不封却又违了大行皇帝的遗愿。朝旨迟迟不下,正是朝廷忌惮湘军的明证,要是有意封王,早就干干脆脆地下了旨意,踵事增华岂不美哉。放着这么大的功劳却没有封赏,是担心今日杀了一个洪天王,转眼就出来一个曾天王,那朝廷可就真没辙儿了,说白了,皇帝如今怕了你大哥曾国藩,不敢再给他添威助势。自古以来,被皇帝怕的人,要么是夺取王位,登基称帝,要么就是身首异处,祸及满门,从来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苏紫轩说到这儿,眼光有意一瞥,就见曾国荃额头已经冒了汗。

“这种事史不绝书,可笑曾国藩号称‘读书破万卷’,如此浅显明白的道理却视而不见。所以我说他糊涂。等到钢刀架颈,满门抄斩那一天,悔之晚矣。”

“朝廷不会做这种令臣子士人寒心的事情,不然今后谁还肯给朝廷卖命。”曾国荃勉强辩道,底气显得不足,倒像是给自家壮胆。

苏紫轩站起身,慢慢走到曾国荃身前一尺之地,嘴角带着不屑的冷笑:“这话你对别人说去。我阿玛为朝廷鞠躬尽瘁,是咸丰最得力的臣子,是八大顾命大臣之首。可朝廷还不是说杀就杀了。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慈禧和恭王怕我阿玛。”

她紧紧盯着曾国荃的眼睛,唇间轻轻吐出那句压倒骆驼的话。

“朝廷如今怕曾国藩更甚于当初怕肃顺。”

身后传来一阵车轮声,将四喜从回忆中惊醒,她扭头一看,悄声对苏紫轩道:“是李家父子。”

苏紫轩与李万堂已是许久不见,至于李钦,为了给两淮盐场弄一批罪孥盐丁,他特意到山东找到僧格林沁,苏紫轩与他目的不同,但却都要杀掉陈玉成,所以在旁推波助澜,也算是携手合作了一番。

李万堂是刚从京中赶回来的,旗营闹事将他多阻了两日,他只得先遣李安骑着快马回来送信。今日刚到码头,李安已经迎在那里,说是曾国藩有话,请李东家到后尽快来总督衙门一叙。

李万堂一问,知道通省官员都在总督衙门致贺,这个机会不容错过,他连家都没回,叫来李钦一起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