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第3/5页)

高高端坐在明堂之中,看着奏章里写的福寿膏之害,又怎比得上亲眼见识到往日熟悉之人用了烟土之后只要一口烟六亲不认的样子认识更深切呢?

她要所谓的福寿膏在中华大地上彻底绝迹,能做出这样的决定的,只有集天下权柄于一身的当今皇帝。

索额图是个好引子。

敏若心里头一次无比真挚地感谢索额图,一面沉思起来。

怎么不着痕迹地,或者说将自己一方完全洗白,让整件事情看起来跟己方毫无干系地将索额图染上烟土之事搬到台面上来,这件事做起来颇有难度。不过学会充分调动现有资源,无论己方敌方,能用则用、借力打力,保证自己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地达成目的,这是宫廷生活必须要学会的技能。

如果这是一门课程,敏若修的一定是满分。

她这边命令一条一条地布置下去,心里也有几分懊恼。

法喀离京之后,她对京中有些方面的掌控到底有所松懈。对京师贵眷言论风向的控制尚可以通过仙客来达成,仙客来酒楼部加上兰齐暗中开的几家茶馆、酒馆打探消息、掌控舆论风向也算方便。

但要往人家里插人手的事,譬如索额图那边,为图省事方便,她干脆便全用法喀那边的消息。

这次的事情给她敲响了一声警钟。旁人也罢,索额图与她旧怨颇深,不能因为这几年索额图老老实实地没折腾什么针对她的动作,她便放松了警惕,乃至于在法喀离京之后,竟然疏忽了对索额图的监视。

幸而如今及时发现错误,敏若立刻开始查缺补漏。

事务复杂,最好还是面对面交流比较容方便,然而行宫管理严密,敏若送信出去容易,想见兰齐一面却难。

幸而兰齐如今就在近边,文字交流也算方便直接,省去许多周折。敏若吩咐之事虽多而冗杂,能够及时沟通,兰齐也很快弄明白了敏若的意思,踏上回京的路程,开始京中的一系列布置。

那边康熙收到篙祝和虞云联名奏章之后,便召随行大臣开议此事。在没有威胁到切身利益的情况下,大清最高行政机构大多数时候的工作效率只能说是非常一般。

而福寿膏的害处,他们也并没有最直接的感受。一群人对着一封奏折空谈,能说出什么好笑的话来都不会令人意外。

对于奏折中说,军中将士有染此烟、行状颇骇人,众人议论纷纷,认为值得关注的有之,觉得恐怕是篙祝与虞云大惊小怪没见过世面的也有之。

前朝时便有藩属国进贡福寿膏的旧例,传言万历皇帝当年也常用福寿膏,也未见所谓“骇人”之处。

这是反方所持最有力的论点,不过到底是前朝的皇帝,他们也不敢多提,十分克制地注意着分寸。

康熙被他们吵得头疼。这群人从路上直吵到热河,每每议事,康熙跟前都热闹极了,其中反对福寿膏害处之人,便有与索额图“颇投契”的臣子。

随着更多的端倪被发现,京里的最新消息一条条地被递来,康熙心里其实已有了定夺,虽还未彻底拿定主意,目前却也已做下安排。

车队刚刚停驻热河,众人驻跸行宫,霍腾卷着包袱策马离队,向相反方向狂奔了。

康熙命篙祝与虞云暂缓回京,霍腾赶赴粤地调查此事。福寿膏之害是否严重,比起听人在帐中互相撕扯攻讦,康熙还是更倾向于自己的“眼”见为实。

前头的消息传到后面,哪怕如今这座行宫中没人比敏若更清楚一切缘由,她还是得在康熙说起派霍腾出去时装傻充愣,抱怨道:“蓁蓁还怀着身子呢,您倒好,把霍腾给派出去了。”

“太后已抱怨过朕了。”康熙道:“趁他年轻,正好多历练,若做成几件好差事,何愁前途?好男儿志在四方!”

敏若道:“您这些大道理我们倒是都懂,可蓁蓁这边怀着身子受着苦,也正是需要夫婿陪伴之时,我们哪有不心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