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李代桃僵,鸠占鹊巢(第3/4页)

自从许敦、贝琳、万杰利提出了大气有重量,所以只能将水压到十丈、将汞柱压到两尺三寸七分二厘之后,大明京师关于这个的讨论就从来没有停过。

甚至有两个翰林院的翰林,想用认可大气有重量,来换取朝廷对士林、读书人的更多优待。

大气有重量,大气压强真实存在,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但是依然有人反对,这些人到底在反对什么?

尤其是以翰林院、国子监为首的儒学士们极力反对。

反对大明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蜕变、反对大明的文脉不再是儒学士的专有、反对知识的解释权的丢失、反对权力拥有者扩大化,反对一切一切的变化。

工业革命,绝对不仅仅是某些技术突破后产物,飞梭、八十锭纺车、蒸汽机、大气压强等等,这些科技突破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工业革命,是一种思想观念体系以及社会体系的变革,这种变化很有可能消灭这些酸腐儒学士的生存的土壤。

崇古的儒学士们自然要反对,他们恨不得大明回到他们心心念念的三代之上,回到井田制的先秦时候,以期许他们的地位可以万古不移,千秋永续。

这些故步自封、不愿改变的保守派们,正在用自己的手段,阻止变化。

阻止得了吗?

朱祁钰可是大明的亡国之君。

“从御马监挑选十六匹好马来,准备两个白铜球壳,在球壳周围用红铜垫片,既然不信,让钦天监准备下,朕要给他们看看,大气压强是否真实存在。”朱祁钰并不打算改变国策。

于谦曾经提到过一个观点,那就是哪怕一个错误的政令,只要不涉及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根本路线问题,哪怕是错的也要贯彻到底,否则只会惹人嗤笑为:朝令夕改,治大国如颠大勺。

朝令夕改的危害,远胜于一个不太明智的政令。

朱祁钰既然要做,那就打算一以贯之。

马德堡半球实验,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

金秋八月,西山的枫树林已经染成了火红,在八月十四日的清晨,大明京师万人空巷,齐聚于西直门外,大明皇帝下了敕谕,邀请大明无事的百姓,前往西直门观礼,观礼的内容为马力与气力孰大,给大明持续了近半年的争论,做个裁决,做最后的评定。

评定的唯一标准,就是事实。

而这场观礼,因为紧邻中秋节,很快就从单纯的观礼,变成了一场大型的庙会,在观礼现场,延伸出去几条街,放眼望去全都是百种艺人献艺和小商小贩的吆喝,这场庙会红红火火颇为喜庆。

在万众瞩目之中,悠扬的号角声响起,大明皇帝的大驾玉辂在御道上缓缓行驶,来到了西直门下,没过多久,朱祁钰便出现在了五凤楼上。

人声鼎沸之中,十六匹白色高头大马出现在城门之外,三百二十名大汉将军站在了城墙下,他们会齐声高呼大明皇帝的敕谕,而在五凤楼下,连久未露面的前吏部尚书王直、胡濙都出现在陛下的周围。

兴安甩了甩拂尘,大声喊道:“礼,起。”

无数的宦官一声声的呼喝着,而后三百二十名大汉将军齐声大喊,压住了喧闹的人声,西直门外,慢慢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位于正中的舞台,十八匹马已经准备就绪。

兴安再甩拂尘,阴阳顿挫的喊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黄帝内经素问篇》有云:虚管溉满,捻上悬之,水固不汇,为无升气而不能降也;空瓶小口,顿溉不入,为气不出而不能入也。”

“朕听闻,今日京师议论者众,皆因空气是否有重量、是否真的有大气压强,朕听说后,觉得很是有趣,广邀万众前来观礼,看看这气力是否存在,到底有多大的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