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一个仓鼠的自我修养(第2/4页)

又闹了起来!

当两份互相指责的文书放在朱异案头的时候,这位给萧衍服侍了几十年的老官僚老硬币,差点直接暴走了。

往年不干旱,没听说你们有什么鸟事。今年大旱,你们就开始闹起来了!争个水源都上纲上线到了“图谋造反”这个层次,真是把中枢当傻子呢!

然而朱异生气归生气,这两位一个是萧衍的侄儿,一个是萧衍的女婿,手里都有兵权,朱异感觉自己是摆不平的。

没办法,他只能再次找到萧衍。在朱异看来,这件事确实是小事,却又是不好处理的小事。

……

“他们二人也都是一片公心,也罢,也罢。”

金佛阁里,萧衍微笑着对朱异说道,后者听了,整个人都不好了!

两支军队在淮南打起来了,甚至死伤不少,居然还是“一片公心”?朱异很想拿萧衍敲木鱼的棍子敲一敲萧衍的脑袋!这哪门子的公心啊!

“这样吧,调萧映为晋安太守,东扬州刺史。让他带着吴兴子弟去镇守晋安,不要在淮南了。”

萧衍叹息道。本想让萧映制约一下刘益守,可惜两者段位差得太多了,萧映文斗武斗都不是刘益守的对手。

晋安就是刘益守前世所知的福州,那边正在闹民乱。时不时就是百人千人规模的械斗什么的。

闽越渠帅陈称、吴满等人时有反叛,朝廷招安了老实片刻,转眼又反叛,局面很是不好。夏侯夔刚刚平定了永嘉郡(浙江温州),萧衍似乎又想玩平衡,不希望夏侯夔镇压晋安地区的民乱。

因为真要让夏侯夔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完了,那么他统辖的那些闽越豪酋们联合起来,也是一股强大的势力,任何帝王都不能看着这种事情发生。

更何况,南齐末年,各地藩镇叛乱(萧衍当时亦是坐镇襄阳,属于藩镇之一),闽越地区就很不安分,只是造反没成功而已。萧衍本身就是藩镇造反成功上位,又怎么会看不清这一点呢?

让萧映坐镇晋安,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免得在淮南整天跟刘益守斗气,把光阴和才华都白白消耗掉了。

萧衍看得很明白,比起手腕活络多变,心思狡诈诡谲的刘益守,萧映实在是个老实孩子,被欺负惨了都没地方说理。

“下旨,马头郡与钟离郡的太守人选,让刘益守自己拟定。两地军务就由刘益守负责,所在州郡不设刺史。”

萧衍叹了口气说道。

梁国的制度,并不是每个州都要设刺史的。因为南北朝的趋势,就是州郡分割,大州变小州,有的州甚至不如以前一个郡那么大。

有些不重要的州,根本不设刺史一职,直接由周边所在行台,都督X州诸军事包括进去就完事了。

萧衍现在安心修佛,把两淮防线东段彻底交给刘益守处理了。

至于两淮防线的西段,一向都是造反最积极,两边来回横跳最频繁的区域之一。萧衍就算把这一片“河南区域”交给刘益守,刘益守也管不过来。

“陛下,刘益守现在手握重兵,只怕……”

“无妨的,今年朕的寿宴,再让他来嘛。他要是不敢来,到时候再说也不迟。”

萧衍摸着长须笑着说道。前些日子刘益守向他进献了几十套精美餐具,都是用白瓷烧成,佛学色彩浓厚,以莲花纹路打底的各类器物。

瓷盘、瓷罐、瓷勺、瓷碟,成体系又各有千秋,一看就知道设计的人匠心不凡。

刘益守说这些东西可以在建康的各大寺庙里推广,弘扬佛法,消弭戾气,天下大同。他愿意无偿为建康宫提供这种餐具给皇室使用,让建康城上上下下都感受到天子对于修佛的坚定决心与高超品位。

此举无疑让萧衍感觉刘益守是个“懂事孩子”,他怎么能占女婿的便宜呢?于是萧衍并未通过朱异这边的朝廷中枢,而是找到同泰寺住持,同时也是梁国“佛教协会”的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