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先炮毙一个甲喇(第2/5页)

只能希望其他船上的军官,看到敌军打着火把远去,能自己琢磨明白这点,化整为零自行鼓舞士气。

兴奋过后,张名振比郑成功毕竟多了七八年从军经验,他也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不对!如果笔架山的鞑子临时被抽调去堵截曹军门,这就说明他们只是发现曹军门试图突围了!但并没有判断出曹军门是想突围来这笔架山!

否则,他们要是知道笔架山是曹军门最终要攻击的目的地,留在这儿据营死守、依托地利以逸待劳,不比出营摸黑野战截击更有把握么?

也就是说,笔架山的鞑子军官,这是误以为曹军门要向别的方向突围?他只判断对了突围这个行为,却误判了突围的方向?”

郑成功虽然刚才没想到这一点,被张名振一提醒,也立刻意识到了,他稍一思忖,便不由佩服得说:

“张将军果然深谙行伍,小弟竟没能想到这点!如此说来,莫非他们是仓促之间遇敌、误判了曹军门只是在杏山城粮尽、想后退与塔山李军门合兵一处?

所以,这笔架山的鞑子守将,才没提防曹军门直扑笔架山,而是出营去野战截击、拦截曹军门退往塔山合流的道路?咱昨日在李军门处也看过地图,他们不会是打算增援塔山和杏山之间的北屯吧?”

“很有可能!真是天助我也!立刻全军强攻!”

张名振和郑成功把这些情况分析清楚时,船队也已经逼近到距离岸边不足一里了,明军终于展开了总攻。

也正因为刚才岸上的嘈杂、鞑子援军出动,噪音很大,对海面上的情况愈发疏于侦查,被明军逼近到了一里内,都没看见海上有那么多船。

其实这也不能怪清军,因为黑夜中有火光的地方要朝黑暗中看,本就很难看清。黑暗处向有火光的地方看,才能非常清晰。

“轰!轰!”随着一阵阵巨响,明军的数十门红夷大炮,终于同时开火。一时之间,岸上营寨被轰得碎木纷飞,七八处帐篷和营房房倒屋塌。

睡在帐篷里的士兵发出阵阵惨叫哀嚎、慌乱懵逼起身乱跑狂奔、疯狂把埋在身上的帐篷布扯烂掀掉。

而那些睡在营房里的士兵,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木屋的屋顶比布质的帐篷沉重得多,但凡房子被轰塌,木梁砸下来的威力,不比攻城时城头丢下的滚木礌石小。

被砸结实了的将士,根本连惨叫声都没机会发出,就直接被砸得呕血身亡了。

第一批明军战船,也趁着炮击的混乱,冲锋靠上了码头栈桥,也不存在抢滩,直接就从栈桥上成群地往岸上冲。

在有港口设施的地方登陆,部队卸载效率就是比海滩上高得多,随便一靠,百十人的勇士就能直接在十几秒钟内上岸站稳脚跟。

……

同一时刻,笔架山清军营地内。

驻守在这儿的,是满洲镶蓝旗主阿济格麾下的另一名甲喇章京,名叫庸桂。他当时正在严整盔甲,巡视催促其中几营士兵上马赶路、派出了三个牛录增援北屯方向。

张名振和郑成功的猜测,还真是八九不离十。

仅仅十几分钟前,庸桂刚刚得到了几个从北屯方向逃过来的清军斥候骑兵的通报。

说是在北屯和杏山之间,遭遇了疑似曹变蛟率领的明军突围部队。

明军其实没有全程走大路,在于清军斥候遭遇时,他们位于北屯与杏山之间主干道偏南的位置——

可惜,这个重要的“偏南”信息,却没有被清军解读为“明军朝偏南方向撤,是想来笔架山”。

驻守北屯的甲喇章京额尔逼,将其解读为“明军只是想绕过当道扎营的北屯,迂回偷越去塔山,跟李辅明残部会师”。

北屯原本也有一个甲喇的部队,虽然未必打得过曹变蛟,毕竟清军再凶悍,一千多精锐骑兵也难以硬战明军上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