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第4/6页)

这么看来还是后世文明法治社会比较好,至少不会因为影响力而无上限加刑。

……

最后一块心理障碍搬开之后,沈树人也就毫无顾忌,

次日一早,他亲自来到大冶铁矿。

而铁矿的管理人员,也早就接到通知,把上万人的良善矿工,和更多刚刚从流民军俘虏转为矿工的苦役,都召集起来,在一个大矿坑里集结。

消息灵通的已经在互相传说了:“听说一会儿要在这斩首示众不少人呢,从劣绅到刁民都有,应该跟前阵子在岳阳那边闹事的人有关。”

人集结齐了之后,沈树人就让人公开宣布判决、说明理由。

方以智嗓门不够大,就提前找了几十个军中的骂阵手,在方以智走过场读了一遍之后,这些骂阵手拿着木筒喇叭把早就背熟了的判决理由再吼一遍。

然后,沈树人才宣布了对今后的流民矿工、苦役营管理新规,该让骂阵手吼出来转述的,也都照例。

下面几万人听得面面相觑,显然文化水平不足以一下子接受这么多信息。

但好歹还是有机灵人听懂了,以后官府对于北方来的流民的管理,都会让先挖矿认字,至少认识官府格式契约里的字,然后会一直贯彻严惩劣绅刁民,用官府格式契约保护大家的合法稳定租佃权利。

沈树人这样给一棒槌再给个枣的做法,在明末的地方官员当中,已经算仁慈的了,只是雷厉风行了一点。

看到那么多血淋淋的滚滚人头,自然也不会有人找死,

大家都知道,抚台大人治下是说一不二的,不靠和稀泥,就靠赏罚分明。

……

把该立威的事情都做了之后,沈树人总算能按照他原本的计划,视察大冶铁厂这边的军备制造情况,

盘点一下即将到来的对张献忠最后一战,有没有什么新武器可以使用。

反正来都来了,一大早就在矿山视察,到旁边铁厂也不远,随便拐个弯就到了。

铁厂和其他军工作坊,也都早就做好了准备,沈树人一到,就把这几个月取得的新成果,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显摆。

首先映入沈树人眼帘的,还是一堆钢铁材质的武器盔甲枪械。跟此前量产的型号相比,一眼看不出太多质变,但仔细看,都还是有点改良的。关键是量大管饱,整齐划一。

毕竟附近就是铁矿铁厂,这种循序渐进的改良磨合,才是最容易实现的,都不需要沈树人自己下场点拨,甚至可以完全靠军工厂的工匠们自己琢磨,宋应星再给点理论知识支持就行。

沈树人拿起靠在一排枪架上的铸钢套箍枪管的后膛装填双管喷子,这东西早在半年前在长沙府打张献忠时,就已经被沈家军用过装备过了,当时全军也就一千多根。

所以这半年来,无非是继续扩产,大致问了一下产量账目后,沈树人算了一下,刨除这半年里的战场损耗,沈家军目前可以把双管后装火枪兵的人数扩大到三千人。

当然,考虑到这种兵器的超短射程,只能是冲锋前临门一脚使用,没法扛线,所以还是要全部给骑兵。步兵继续用杀伤射程远的火枪,才是王道。

跟半年前相比,这些后装枪变化不大,只是看上去更加光滑了,无论外壁还是内膛。应该是冶金工艺升级、造枪用的钢铁质量提升导致的。

另外,沈树人还看到这些短管双管枪,也被配上了一种定制套箍的、特别长的新式刺刀,或者说叫铳剑。

原本沈树人在早年黄州军中推广的刺刀,刃长不过两尺多,加上五尺长枪,总长度可以达到七尺多,也就能在近战中勉强当反骑兵的枪矛使用了。

但自从短管双管喷发明后,枪管长度才两尺多,加上枪托握把全长也不足三尺,再配上老式刺刀的话,攻击距离也完全比不上骑兵的枪矛,也就失去了骑兵冲锋对刺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