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从根本上不存在当皇帝的欲望(第3/4页)

做了节度使,还能安稳退下来,子孙不至于被灭门。而做了皇帝再想退下来,如果是被人武力所灭,可就子孙再无孑遗。

改朝换代后的新皇,除非是假意禅让,还能让前朝亡国之君活一两代,若是武力灭国,必然是绝无生理。

相比之下,吴越王钱氏子孙,后世幸存可比赵家子孙境遇好得多了,只因没踏出那一步,赵宋存续时,他们也是一直留下爵位封号。赵宋灭亡时,钱氏也不用跟赵氏那般与国同休。

所以,到了那一步,除非是天子本人权欲过重,想要杀伐果决,宰割天下,否则皇帝比藩镇优越的地方,就只在于皇帝不用担心头上有权力更高者随时向处置你,而藩镇头上还悬着一些不确定罢了。

如果有人能把这种不确定消弭,让自己既不用当皇帝,也不用担心自己和子孙被清算,那么当不当皇帝还有什么区别呢?甚至不当皇帝,反而还可以在数百年后,子孙退出得不那么血腥。

只是天下九成的开国之君,都是武略有余而文治不足,想不明白这个道理,最后从皇权的主人,变成了皇权的奴隶——皇权只是实现个人抱负、或是确保家族安全的手段,并不是目的本身。

如果都忘了去思考皇权能用来干什么,这些用途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就盲目追求皇权本身,那便是舍本逐末、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把工具当成了目的。”

朱树人是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他看问题时的站位,比那些被套在枷锁里的古人高了不知多少。

至少古代皇帝,肯定没看过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注意精神》,也不可能听过马克思韦伯那句“人需要追求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但工具理性应该只是实现价值理性的手段”。

就好比赚钱是为了用钱实现某些原本没钱时做不到的事情,而不是为了赚钱本身,钱只是一个最普适的工具。

权力也是,只是没金钱那么普适,没那么容易汇兑,但也因此引来了更多不安全感者对权力的“预防性囤积”。

相比之下,金钱因为比权力更容易汇兑、流通,所以人只要有能力确保自己可以快速获得金钱,也就没那么在乎时刻囤积金钱了。

很多官本位思维的人,想的就是平时囤积更不容易急切兑换到的权力,等到需要权的时候,直接就能拿来用。而需要用到钱的时候,再用囤的权快速汇兑钱来用即可。

把工具当成了目的的人,可称之为工具人。

赵匡胤,不过是皇帝工具人。当然他算是皇帝工具人中段位比较高的,毕竟他的选项少很多。

而曹丕朱温那些处在打开潘多拉魔盒环节的工具人,就是工具人中的奇葩极品了。

朱常淓一阵恍惚,他从来没想过这些问题,没想过这种问题还能有这样的角度。他只是因为懦弱和不争,自然而然做到了跟女婿和平相处十余年,但从没思索过理论高度的问题。

现在女婿把话说得这么直白,他也是有点懵,忽然觉得,可以彻底把这个话题说开。

朱常淓想了想:“可是,除了残唐至宋的吴越钱氏,还有什么不用登顶帝位、也不用担心子孙后人遭到清算的例子么?千年世家尚且覆灭,未必不会受制于百年天子。”

朱树人笑了:“父皇也说了,有千年世家,而天子最多不过四百年,相比之下,够本了。而且,千年世家、改朝换代都不能被天子根绝的,也不是没有。

做到孔子那样的水平,衍圣公衍两千年,也是可以的。这就是富贵名都有了,同时还比皇帝多了一个长久,唯独比皇帝少了一份杀伐他人的权柄。

而如果一个人不想杀人、享受处置他人生死贵贱的快感,那么仅看其他条件,做孔子是比做开国皇帝还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