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亚洲第一海战(第3/4页)

随着双方逼近,船先士卒的郑成功当然也不会客气。毕竟对面小船那么多,被贴身了还是挺麻烦的,所以隔着差不多一里地就开始开炮了,第一轮也果然准头不佳,并没有什么命中率。

郑根见状,心中大定,暗忖明军的火炮精度也没比想象的逆天,还白白浪费了一轮开火机会,估计等到完成装填再次能开火,自己的先锋小船又能多逼近七八十步。

然而让他意外的是,明军重复装填的速度比他想象的快得多。

随着郑成功把船队掉头到跟越南海军冲锋舰队平行的方向上,双方相对速度也没那么快了,越南先锋战船只逼近了五十步左右,明军战船就又装填好了。而且这一次开火的火力密度,也明显提高了。

郑根这才注意到,刚才第一轮试射的时候,明军战舰甚至都没有动用最下层甲板的重炮,用的只是上层甲板的轻炮。而即使是这第二轮开火,也依然只是用了上、中两层火炮,底下的始终憋着大招呢。

这让他深深震撼到了,因为他发现,明军战列舰中层炮甲板的火炮吨位,居然已经跟他手头的马尼拉型三层炮甲板盖伦战舰的底层甲板重炮差不多重了,

甚至火力还会更强一些,至少听声音看火光是这样的。

要知道,在风帆战舰时期,为了战舰的重心稳定,防止左右横摇倾覆,都是把越重的大炮装到越下面的甲板,把越轻的炮装到上面。否则如果反过来的话,就会头重脚轻,非常不稳。也正是重心的制约,限制了战舰上重型炮的规模,毕竟最底下那层只能放那么几门。

传统盖伦战舰,因为有高大的艉楼,货仓位置也高一些,重心本来就高,所以那个时代最终的大炮,很多只有32磅,极个别超重型盖伦战舰,才有42磅炮。

不过有42磅炮的船,荷兰人肯定不肯卖给越南人就是了,那都是国之重器。外贸版重盖最多就是32磅炮了。

相比之下,后世进入18世纪后,风帆战列舰的下层炮最重可以做到68磅,足足比重盖最重的炮又加重了一半以上,靠的就是取消艉楼后,整船重心下降,摇摆也下降,所以底层炮吨位提升后,不至于摇摆进水。

而大明如今的风帆战列舰,更是在水密隔舱和防水炮门上下了大功夫,可以确保风浪天炮门关死后,哪怕下层炮甲板的关闭炮窗浸在海水里都不漏水。这样一来,大明在单炮重量方面,就获得了更大的优势。

海战中,单炮口径越大,才有越强的穿深!才能把对方厚厚的装甲彻底对穿、打出进水!否则只靠轻弹刮痧,把上层建筑打得稀烂,只要不殉爆弹药库,那也没法击沉。

……

随着双方舰队进入两三百步的全力开火距离,明军战船终于纷纷换上了燃烧弹和葡萄弹,上层轻炮轮番密集开火,一轮轮的半齐射,或者轮射,火力密度便压得越南人的纵火小船根本近不了身。

郑成功始终很冷静,根本不会在面对敌人小船时就浪费性地齐射,以免火力溢出。而那些放满了纵火燃料的小船,只要被稍稍开两个洞,或者被燃烧弹击中,几乎立刻就是殉爆。

郑成功还让相对笨拙的风帆战列舰适当往后拉一下,保持距离,让更灵活快速的风帆护卫舰顶在前面。

明军的风帆护卫舰航速完全不比纵火船慢,拖刀都能把纵火船一一点名打爆,夸张的火力密度一下子让海上漂起了好几十艘火堆,其中一些还不甘地缓缓沉没。

郑根看得咬牙切齿,却是毫无办法。他知道不能再被敌人放风筝了,既然火攻效果不明显,敌人太灵活撞不上去,就只能指望主力舰队硬碰了。

好在纵火舰队争取的那点时间,也充分逼了郑成功的走位,让相对笨拙沉重的越南主力炮舰逼近到了交战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