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苏轼居然被称为圣人?(第3/5页)

他们一直想趁苏轼病,要他命呢。

巧的是,苏轼这个人,他向来直言不讳,谁都敢怼一句,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

他上任湖州的时候,给皇帝写了份奏折《湖州谢上表》,讲一讲自己干的事情。他里面就怼了新党,“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

“新进”是指那种突然升迁的无能之辈。

好家伙,这新党一听,居然敢骂我们!

他们翻阅苏轼这个文坛大佬的文章,找到了很多批评变法的东西。

比如王安石变法操之过急,直接禁止私盐,导致百姓三个月没有盐吃。苏轼批评了这种操之过急的行为,当时没有人管他,现在全都成了呈堂证供。

这些人找到宋神宗,举报苏轼:"皇上,苏轼居然敢说变法派是突然升迁的无能之辈,还敢写批评变法的诗文。他这是在反对英明神武的皇上啊!"

宋神宗一听,也很生气。他像秦孝公运用商鞅一样派王安石进行变法,整个人锐意进取,也容不了反对的声音。

于是,苏轼就被投进了大牢。】

与此同时,天幕出现新的画面。苏轼的演员正在湖州快乐游玩,同行的人有他的长子,还有苏撤的女婿等等人,浑然不知道大难临头。

没过多久,朝廷派来的官差就气势汹汹地上门,要把他从湖州运到京城。

湖州的百姓连忙挽留,但是没有任何用,苏轼还是被关进了大牢。

狱中,苏轼跟儿子约定好,让儿子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

如果哪天皇帝放出消息要杀他,儿子就提前送一道鱼来,这样苏轼好做个心理准备。

突然有一天,儿子口袋里没钱了,要去找人借钱,于是把这个差事委托给了自己的朋友,但是忘记把这个约定告诉朋友。

朋友早就仰慕苏轼的才华,准备饭菜的话,当然怎么豪华怎么来,于是便送了鱼。

苏轼一看到饭盒里有鱼,简直五雷轰顶。糟了,皇帝这是要杀他!

他默默流泪,开始写诀别诗。先给弟弟写了两首诀别诗:"我们一家老小都靠你来照顾,辛苦你了,来生我们再做兄弟!”

李定等人还在神宗旁边抹黑苏轼,各种计谋轮番上演。

宋神宗却挺喜欢苏轼,一直下不了决心。

病重的太皇太后曹氏听闻苏轼落难,在病榻上嘱咐神宗:"仁宗觉得他们兄弟俩是宰相的人才,为何要轻易杀死他们呢。因为写诗而坐牢,大宋开国一直没有这种例子,不能因此破了祖宗之法。"

宋神宗答应下来。

不久,太皇太后病重。神宗决定大赦天下,为太皇太后祈福。

太皇太后说:“不需要赦免那么多人,只需要赦免苏轼就行了。”

除此之外,苏轼老迈的恩师张方平等人一直在为他发声,积极奔走。

连苏轼的老对头王安石也上奏说:“圣人统治的时代,怎么可以轻易杀名士?”

王安石这个时候已经退下来了,但是讲话依旧很有分量,神宗非常信任他。可以说,他帮了苏轼大忙。

最终,宋神宗决定放了他,从轻发落,把他贬到黄州。

苏轼被整整关押了一百三十天,接近半年时间,终于得见天日。

御史

台有个别称叫乌台,所以苏轼这场事件被称为乌台诗案。这是宋朝一场著名的文字狱事件。

如果苏轼的生命在这里夏然而止,那么中小学生估计要长舒一口气,不知道少背多少文章。】

唐太宗李世民哑然失笑:“朕看完他的文章,和那宋仁宗差不多,也觉得苏轼是个能当宰相的人才。结果居然因为写诗,而被下监狱。这未免太荒唐了。”

“这个才子不会一辈子就要在乡下蹉跎了吧?”

纵观整个大唐,也没有几个因为写诗而进监狱的诗人。

他还以为苏轼会节节高升,没想到大宋这土壤是真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