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楚王启殉楚(第4/6页)

“楚王自殉楚国,请楚人勿再抵抗。”李牧对楚国众臣道,“不要辜负楚王牺牲,请诸公去剩余城池劝降。”

卿大夫皆哭泣着答应。

楚国此刻还不算被灭,但楚国已灭。

就算之后有人自称楚王,“末代楚王”这个名号,只会死死地钉在楚王启身上,无人能夺。

李牧在想,政儿得知此事后该如何应对?

楚王启这一死,会让他在楚人心中地位变得很高啊。

……

咸阳城在半月后便得到了这个消息。

秦王政沉默许久,对张良道:“看看楚王,再看看韩王!”

张良“啪”的一声把手中文书砸在了书案上。

秦王政收回视线,继续沉思。

半晌,他道:“就给楚王启和春申君建一座祠堂,将他们供奉起来。”

张良道:“你不怕他们声望太高?”

秦王政道:“他们声望高,才能让楚人对楚国更加离心。若春申君不被赐死,若太子启不被废弃,楚国何至于如此?”

张良木着脸道:“楚国的结果还是会如此,只是秦国会打得困难些而已。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势不可阻挡。”

秦王政道:“当然。”

秦王政又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发出一声叹息:“六国君王,仅有楚王启还算有些国君的模样。可惜楚王启竟然不是正常继位,而是被项燕拥立。”

张良眼中也露出些悲哀。

楚王启这样被将领拥立上位的国君,得位可谓是非常不正了。如果不是楚国有秦国这样的外敌,项燕拥立他当楚王,他楚王的权力肯定会旁落了。

楚王启继位的时机也不好。他继位的时候,楚国只剩下淮北那一小块地,几乎灭亡的时间就已经摆在了眼前,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

如楚王启自己所说,他去当这个楚王的时候,就是奔着亡国之君去的。

如果说公子启从秦国出逃时,那个“楚王”的位置还算吸引人,所以他的选择情有可原。

但他从魏国再次前往楚国时,就已经完全和利益无关了。

楚王启确实值得敬佩,也值得与春申君一同被供奉祭拜。

再看看六国其他国君,一个个天潢贵胄,几乎没有吃过苦,继位十分顺利。就算是赵王偃继位时稍稍起了一些波折,不过几日王位争夺便平息。

那些国君被国家国民奉养,却不思回报;楚王启生长于秦国,却愿意为楚国殉死。

真是讽刺。

“那项燕似乎想拥立个楚国宗室当王,继续与秦国为敌?”秦王政讥笑道,“他还真是折腾,全家都在秦国了,还那么折腾。”

张良阿道:“虽然项燕无用了些,但精神可嘉。”

秦王政摇头:“精神?什么精神?楚王启以自己的性命让寡人善待楚人,希望楚人不要出现无谓的伤亡。但项燕呢?他捆绑楚人,徒然制造更多的伤亡。楚人是该感谢他,还是该恨他?”

张良:“谁知道?我等又不是楚人。”

秦王政道:“哦,对,你对韩王现在……”

张良抽出剑,狠狠砍掉了秦王政书案的一角,然后把旁边椅子踹倒在地,愤怒转身离开。

秦王政叹气,对蒙毅道:“你看他,是不是脾气越来越不好了?”

蒙毅:“……”

蒙毅本来想一直跟随朱襄。但朱襄担心张良会和政儿起冲突,所以让蒙毅赶紧回去。有蒙毅打圆场,或许政儿和张良不会闹得太厉害。

于是蒙毅不情不愿地回到了秦王身边,也成为了秦王的内吏。

张良身为韩人,虽是韩非的弟子,要当内吏也得先立下功劳才能服众。蒙毅自祖父起就是秦国重臣,秦王政可以随意提拔他。

蒙毅回到咸阳宫后,看见秦王和张良三天两吵,终于明白张良为什么死活不肯来咸阳。

他曾经愤怒张良居然轻视秦王。秦王让你当内吏是看得起你,你居然还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