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新生(第3/8页)

这是历尽艰难选择的结果。所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它不是一个神灵的预言,不是来自于神机妙算,而是来自于艰苦卓绝的实践,不屈不挠,任何情况下,绝不放弃。从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作者所讲的,他说国民党无疑有好故事,但共产党的故事,肯定更好。国民党打了败仗就散,共产党打了败仗也不散,继续艰苦奋斗,最后玉汝于成。这话讲得是非常正确的。

1986年,索尔兹伯里在中国与美国同时出版了The Long March, The untold story,翻译为《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这位美国老人以76岁高龄跋涉1万多公里,完成了对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寻访,写出了这本书,成为继斯诺《红星照耀的中国》之后,又一部介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书籍。

索尔兹伯里在序言里的最后一句话是:“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其所言极是。你可以忘记中央红军纵横十一省区,行程二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队伍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这一点你将很难忘怀:长征所展示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与非凡气概。

不屈不挠的工农红军。

不屈不挠的共产党人。

不屈不挠的解放事业。

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

有许多时候我想,如果没有艰苦卓绝的五次反“围剿”,如果没有惊天动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们的今天又是什么样的?中华民族是否可能探测到这样的时代宽度和历史深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获得今天这样的世界性号音?

你或许可以抱怨,如今鲜见这样的共产党员了。但你不得不惊叹:我们拥有过如此一批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共产党人。

我们也办了蠢事。一遍一遍把历史朝这面颠过来,又一遍一遍把历史朝那面倒过去。颠倒的次数多了,连自己也分不清正反了。于是很多人便不屑于分清了。

这不是不屑于分清者的责任,是颠倒者的责任,历史有其自身规律。

最容易被忘掉的,就是人人都在论断历史,而人人又都被历史论断。

我们图解了历史,而历史是最不能被图解的。它的色彩,不可能用3色、6色、12色或哪怕24色概括出来。再丰富多彩的颜料,也难描尽历史的真面。

其实面对如此众多的历史财富,无须刻意加工或粉饰,把它活生生摆上来让大家看,就足以令世人深深感动。

93.中国革命,从全球化进程开始

现在把整个东方20世纪的历史加以回顾。

中国革命,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中国革命,如果放在一个东方大背景之下看,能够看得更加清楚。它就像一幅油画一样,光看一个高光点,光看一个局部是看不清楚的。只有把它并不很清晰的背景全部看清楚了,那么这个高光点,这个着力描述的地方,就会凸显得更加厉害。所以,在回顾中国革命历史的时候,应该看到一个更为巨大的里程碑。

就像现在谈论全球化一样,真正的全球化进程,实际上是从发现新大陆,发现新航线,从达·伽马,从哥伦布,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开始的。

这一点,非常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资本主义商品的低廉价格,是他用于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异族最顽强仇外心理的重炮,他迫使一切不想灭亡的民族采取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迫使他们在自己那里推行资本主义制度,变成资产者。一句话,他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一个世界”。

毫无疑问,这就是全球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