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七章 战争实验场(第2/4页)

就在荷兰守军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部投放在码头炮台上面时,南侧登陆的汉洲军队也骤然发难。已经抵近码头堡垒的平行堑壕中,突然跃起一百余汉洲士兵,他们挥动着手臂,将一枚枚炸弹点燃后,使劲地抛向城头。

猝不及防的码头堡垒守军,顿时被炸翻一片,还未等剩下的士兵有所反应,城下又抛上来数十枚炸弹,弹片飞舞,硝烟弥漫,整个堡垒城头上一片狼藉。

与此同时,十多名汉洲土人仆从兵,抬着数桶炸药,飞快地跑到堡垒城门口,挥舞着铁镐,奋力地挖掘了几个大坑,然后将炸药桶推入其中。

两名汉洲陆战队士兵,随即用火绳点燃炸药引线,扭头便朝堑壕狂奔而去。

随着几声剧烈的爆炸,堡垒的城门被炸得支离破碎,与之连接的城墙也出现了一道巨大的裂口。

硝烟还未散去,一队百余人的土人仆从兵挺着长矛,举着短刀,迅速冲入堡垒之中,与东印度公司雇佣军展开短兵相接。

不到半个小时,南侧堡垒即克,码头的防御整体便出现了一处缺口,汉洲人趁势督数百土人仆从部队,从后面向炮台发起全面突击。

可能是听到了码头传来剧烈的爆炸声,港口外正在轰击码头的汉洲舰队停止了射击,陆续退出古邦港湾。

荷兰的炮台守军尚未从刚才一波爆炸弹的轰击中缓过神,猛然发现身后涌来数百土人士兵,脸色顿时变了。该死的,汉洲人竟然从身后堡垒形成了突破!

在冲锋的土人士兵身后,一百余名汉洲陆战队和乡兵挺着刺刀,也跟着杀了过来。

在当日傍晚,码头南侧堡垒和炮台被汉洲军队占领,零星守军逃往北侧炮台和堡垒中,惶惶地据垒死守。

次日天明,汉洲人故技重施,继续挖掘蛇形交通壕往北侧堡垒延伸。而汉洲人占据的南侧堡垒,也进驻了十数名炮手,他们将城头火炮对准南侧堡垒,与之展开炮战,同时掩护土人挖掘交通壕。

5月1日,在码头北侧堡垒守军绝望的目光下,汉洲人通过堑壕,直抵城下,然后以一条暗道的形式,埋设炸药,将城墙炸塌。剩余荷兰守军放弃了最后的抵抗,全部投降。

至此,古邦城外的所有防御设施全部拔除,仅剩一座孤零零的城堡,直面汉洲人的兵锋。

关于如何攻克荷兰人修建的坚固棱堡,齐国参谋部和陆战队为此已经研究和实践了数年时间。同时他们还借鉴了当年郑芝龙部攻克马尼拉城,以及陆战队在辽东攻克清军的辽阳和沈阳等一系列战例。最终发现,在面对荷兰东印度公司修筑的欧洲棱堡模式的城池,最有效,也是最能降低攻城部队损失的方法,似乎只能是土方作业模式。

如果以后世的眼光看来,汉洲人攻克古邦外围据点采用的方法,与17世纪70年代法国著名军事工程师沃邦元帅(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德·沃邦)发明的平行攻城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位法国元帅,18岁参军,曾参加1667~1668年遗产继承战争、1672~1678年法荷战争和1688~1697年普法尔茨选帝侯继承战争。他虽没有在战场上直接指挥过一个军去作战,但却以其军事筑城方面的天才帮助法军打了非常多胜仗。

1673年法军围攻荷兰马斯特里赫特要塞时,首次采用他发明的平行攻城法,在敌要塞周边挖掘平行或同心堑壕和伸向要塞的蛇形交通壕,掩护步兵接近要塞护墙,用炮火或炸药开启突破口,迅速攻克当时被以为牢不可破的要塞。

这位擅长攻坚的元帅,还是一个铸城大师,当年由他设计建造的斯特拉斯堡要塞、兰道要塞和新布里萨克要塞,是当时欧洲最坚固的要塞。此外,他还发明插座式刺刀,在手榴弹(由此,他创建了一个新的兵种——掷弹兵)与炸药包的使用和后勤供应等方面也均有建树,最终于1703年晋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