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七章 战争实验场(第3/4页)

沃邦一生共修建33座新要塞,改建300多座旧要塞,指挥过40次要塞攻城战,皆胜,他还建立起近代第一支工程兵部队。

沃邦的攻城战还有一个奇葩的特点,就是每逢攻坚,都携带着庞大的“参观团”。该参观团的“团长”就是路易十四。自从沃邦于1673年攻下了荷兰著名的马斯垂克要塞之后,每逢沃邦攻城作战,路易十四都要亲自督师,而且要带着一大批宫廷人士,包括:贵族及其眷属、一大批仆从、女裁缝师、理发师,及主办膳食的各色人等,均到军中观战。

他们在军队的营地旁,另建一营地,过着奢侈的生活。女宾们花枝招展,彩色帐蓬,大臣和贵族的天鹅绒、丝绸锦缎,把战场的一角变成了特殊的集市。

当攻城开始时,那支特殊的观赏团就在选定的高地上大饱眼福。看着沃邦元帅督统帅着他的士兵在泥土之中,象蜘蛛吐丝织网一样,于要塞四周构筑著平行壕及曲曲弯弯的通道。每日都有军官驰马来报告战况,“集市”的人们还就即将到来的战果打赌下注,使得营地中异常喧嚣热闹。最后,当守军放下武器时,他们还要前去参观战俘行列,可谓是奇异的盛况。

齐国陆战队攻古邦,也带着一群“参观团”,其中包括大批后勤、土木、情报,以及战术参谋,另外,还有黑山军工厂、黑山研究院、建业仪器厂、陆军学校等相关单位部门的专家、工匠和学员。他们来到战场的目的,除了验证攻克坚垒的战术是否规划安排得当,还有就是想要观察和确认部队使用的各类武器是否有效。

在古邦守军惊疑的目光下,今日,汉洲军队停止了“土拨鼠的运动”,转而由一百余土人苦力,拖拽着一门身管特别长的火炮,一步一步地往古邦城下运来。

难道汉洲不打算再进行土木作业了,改为与我们古邦守军展开一场炮战?

古邦城头的荷兰军官和殖民官员不由面面相觑,汉洲人该不会是自信过头了吧!我们据守城头,火炮借助城墙的高度,射程可是远远超过汉洲人的普通火炮。若是跟我们进行炮战,岂不是任由我们欺负?

然而,汉洲人将那门火炮远远地停驻在城头火炮有效射程外,然后开始购建炮兵阵地。

“哦,上帝!”古邦治安官塞尔吉·桑佩尔上尉惊呼一声,“那是一门巨大的加农炮!”

加农炮最早起源于14世纪,由一位德意志神职人员发明。屹立千年不倒的君士坦丁堡城墙,在1453年时也被加农炮的炮火炸得粉碎。

加农炮的出现与发展,迫使大部分的城市防御工事进行了重新设计,因为那些直立的城墙十分容易在加农炮的炮火下崩裂。

齐国军队运至古邦城下的加农炮可发射重42磅以上炮弹,专门针对攻击坚固堡垒而准备。加农炮一般与同口径的其他火炮相比,有着更长的身管,因此炮弹可以获得更强的膛内压力和更快的初速,让炮弹可以射到更远的距离。因为炮弹的初速较快,所以其投射弹道衰减较慢,弹道较为平直,破除坚固防御面,也更为有效。

但是,这种威力巨大的加农炮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太过笨重,不含巨大的炮车,仅身管就重达四吨多,转移和运输极为不便,根本无法适合野战中的机动性,因而,在生产制造出来后,一直被陆战队所嫌弃。

不过,在这次攻打古邦据点时,因为齐国水师连续歼灭两支荷兰东印度公司旗下的机动舰队,基本掌握了帝汶岛周边海域的制海权,无虞荷兰人会随时再次来援。所以,为了减少攻城时的人员损失,登陆部队索性将加农炮运至古邦,想试试这种火炮对坚固堡垒的破坏性到底有多大。

“轰!”一声巨响,加农炮发射了首枚炮弹,但因为仰角稍大了一点,炮弹越过了古邦城头,飞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