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五章 潮涌(五)(第2/5页)

蒋永锐先是沉默无语,最后长叹一声,神情尴尬地道出了他为何要叛明降清。

两年前,永初帝突然宣布要行变法,以此富国强兵,聚集实力,恢复大明江山。

变法若干事项中,余者无论,但其中的农事法和兵事法,却深深地刺激到了以蒋永锐为首的军队将领。

农事法,朝廷要在登莱控制区域内取消实施了数年的军屯,准备开始平均地权,将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人和士兵。不过,此举在实施中,因为朝廷缺钱,无法对那些因战乱被军中大大小小的军头及其亲属占据的田地进行赎买。故而,朝廷将那些无法拿出甲申年以前地契的土地,一律无偿收回。

而兵事法规定,军中将核实兵籍和兵员,禁止吃空饷喝兵血。仿齐国军政,兵役动员和军队作战分属民政和军部,府县乡镇全面建立乡兵预备役制度。兵部设立参谋合议制,原兵备道和锦衣卫分出部分人员,成立宪兵部,替代以前的文官和太监在军中的监军模式。

这两项变法条例,顿时引起了军队将领的不安和愤怒。收回田地,无异于夺人钱财。点检核实军籍和兵员,这是要绝了军头们的日常花销。还有那个直属皇帝的所谓宪兵部,如同军中的东厂,将皇帝的眼线植入军中基层,无论大小事情,皇帝都能一清二楚。

作为永初朝廷最大的军头—蒋永锐,自皇帝登基立朝以来,一手拉起了朝廷的军队,还数次血战蓬莱,保得永初帝即使在最为艰难时刻,也能牢牢占据登莱,将大明的旗号高高举起。对永初帝,可谓是创业元老,肱骨之臣。

但最近几年,君臣二人却变得有些微妙起来。永初帝不仅开始大力拉拢李本深,还授命心腹太监张成于耽罗(今韩国济州岛)、云州(今日本北海道)、镇州(今俄罗斯海参崴市)等几个海外领地,另建新军,还邀请齐国派出教官予以整训和操练。

这或许是帝王的分化之策,更多可能是皇帝的多方制衡之道。但蒋永锐于此还是感到有些失落和……愤怒。自己忠心于王事,立志要做大明的擎天之柱,却受到永初帝的这般猜忌。

另外,前首辅黄道周于两年前病逝,吴贞毓就任东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可能是与蒋永锐有些八字不合,吴贞毓在许多政事和军事方面,屡屡与蒋永锐起争执。

蒋永锐有时会仗着拥立之功、从龙之臣,硬顶这位首辅大人,试图在气势上压制住对方。

但过了没多久,众多御史言官纷纷上书弹劾蒋永锐,攻讦他贪鄙、跋扈。而令他既惊又恐的是,永初帝居然以此为理由,命他交卸职事、居家反省。

江南战役发起前,永初帝又恢复了他所有的本兼各职,并命他着手准备趁清虏调兵应援江南时收复登莱和山东等失陷府县。

可朝廷准备就绪出兵攻略山东时,永初帝却将他留在了蓬莱城,任命莱州总兵严元清为主帅,领朝廷官军主力往西攻山东,同时,还把原属蒋永锐辖下几支兵马交于西征大军。

蒋永锐在深感失望的同时,也充满了愤怒和怨恨。若是前面因为与首辅之争,遭弹劾解职居家反省,那是永初帝对他的一番敲打和警告。那么,现在不让他领兵出征,还将他辖下兵马交于他人,则是赤果果地对他进行打压。他知道,这一定是内阁首辅吴贞毓在其中作梗。可未想到的是,永初帝竟然不念旧情,甘心接受文官递来的刀子,毫不犹豫地捅向他。

当西征军一路杀向山东,莱州、青州、平度州、临淄等众多府县相继被朝廷收复,再加上江南各地捷报频传,登莱上下顿时弥漫着积极乐观的情绪。蒋永锐对此,则冷眼相对,甚至内心深处不无恶毒地期望朝廷官军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