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民族和国家(第3/4页)

“我家里也有军帽!”那名壮实的孩童见几个小伙伴都围拢在那个欧洲面孔的孩童身边,有些不服气地说道:“我家里还有火枪,指挥刀也有好几把呢!”

此言一出,顿时又将孩童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纷纷围拢到这名孩童身边,鼓噪着央求他将家里的火枪和军刀偷摸出来耍。

“我家里有……有自己能飞回来的回旋镖,你们想耍吗?”一直被处于冷落的汉洲土著孩童弱弱地问道。

“哦?”几个孩童露出了几分兴趣,“那你下次从家里给我们带来那种会自己飞回来的回旋镖耍。……若是好耍的话,以后,我们就不叫你蛮夷了!”

——

12月27日,同德县(今澳洲珀斯市坎宁顿区)。

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突然袭击桂州府周边地区,并且从昨晚半夜一直下到清晨,仍未停歇的意思。

距离同德县城东北方向五公里外的板桥堡,一百多名在此屯殖的移民,却没来由地为这场到来的暴雨,暗自窃喜不已。因为,这种恶劣天气,根本无法出外做工,意味着他们可以有一天难得的休息日。

按照齐国移民部的规定,作为政府组织迁移而来的移民,他们必须要在屯殖区服务三年,方能有资格取得齐国政府免费授予的田地和住所。所谓的屯殖区,一般都是各地府县新辟的移民定居点,不仅需要开荒拓土,兴建水利,而且,就连他们未来分配的家园住所,也必须由他们一手一脚的建起来。

因而,在三年服务期内,这些新到的移民所进行的工作,是相当艰苦的,几乎没有一日可以得到片刻清闲。砍伐树木,平整土地,开挖沟渠,搭建房屋、修筑各类公共设施……

虽然拓殖艰辛,但好在齐国的官爷们为每个移民都提供了充足的粮食,让所有人在劳作之余,可以将自己的肚子吃饱。馒头、饼子、玉米糊糊、稀饭、红薯、土豆……量绝对管够,而且还时不时地有鲸鱼肉和咸鱼干,让移民的嘴里可以占点荤腥。

这日子,还真他娘的没话说,比起大明那种朝不保夕的苦哈哈生活,强出百倍千倍。要知道,在大明,照样一年到头累的像牛一般,但活得却不如一条狗。那些船上的水手和兵爷,果然没骗人,到了汉洲,绝对饿不死人!

虽然天气恶劣,无法出外耕作,但屯殖堡里的官员和主事却也不会任由这些移民无所事事。他们会将这些移民组织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培训,进行一些诸如汉洲官话的学习,国内法律法规的普及,官方发布的政策解读,以及国内外大事件的宣讲。

“内阁户部于6月20日,向汉洲大钱庄、农业互助钱庄、工商钱庄,以及各地府县所设立的金融借贷钱庄发布谕令,要求对农户发放的各类生产和生活的借贷资金,利率不得超过五分。……此规定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通行。”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们以后分到了田地和房屋,顶门立户后,若要向政府借贷农具和牛马之类的畜力,给那些钱庄支付的利钱要少得多了。凡是有高于五分利的农业借贷资金,官府一律不予承认和保护。”

板桥堡的书记员常正喜双手捧着一份《大公报》,正在给屯殖堡的移民们解读最新的国内政策和近期发生的各类大事。

“7月15日,苏禄王国素丹遣使建业,向我齐国正式上表以为藩属,并请求齐国派驻军队驻扎和乐岛,以护卫藩国安危。

8月2日,科钦素丹王国遣使至建业,亦向我齐国上表以为藩属,并请求我齐国给予该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同时提供藩国防卫之责。……瞧瞧,我齐国如今是威势日盛呀,接连有小国主动上表归附。”

“……自五月以来,大明境内的长江、汉江、赣江等主要河流爆发洪水,受灾府县三十余,冲毁良田百万亩,并由此造成受灾百姓近两百多万。啧啧……,这般重大水灾,大明政府怎么就不积极救灾呢?……我安南总管区、琉球总管区在七月,陆续向大明移交粮食十五万石,以救助长江沿岸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