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势崩(第2/3页)

“老胡说得不错。管俺们自救军的刘将军也说了,先将人给召进来,训练个把月,顺便养养身体,积极备战。俺估摸着,要有大战了。”

“听说,大明的北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便连续攻克了徐州、邳州、沛县、济宁,逼近济南了。瞧这架势,是要一鼓作气打到京师呀!”

一个月前,大明发动了第三次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东段以保国公王尚礼为主帅,分别从宿州和睢宁两个方向直扑徐州,围攻这座遭到地震波及的军事重镇。

在齐国驻大明军事顾问看来,这次北伐比较仓促,完全是趁山东大地震,周边清虏控制区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机,进行的一次军事冒险。大明的军队在攻至徐州时,估计会像前两次一样,顿兵不前,拿这座军事重镇无可奈何。

要知道,清虏在徐州附近布置了六万余部队,其中还有近万余精锐的满蒙骑兵,可以随时对攻来的明军实施侧翼打击,并威胁明军的后勤。

但战事的实际进程和结果,却令所有人都为之惊愕。

明军两路大军八万余猛攻徐州十余日不克后,准备转入长期对峙的模式,想凭借自身充裕的物资供应,与徐州城中的清虏军队拼消耗。

但在八月二十日这天,徐州城中的清虏大军忽然分成几路杀出城来,快速摆脱明军纠缠后,掉头径直朝北方奔去。

紧接着,数日内,又有数路兵马先后冲出城来,也往北而去。

王尚礼闻报后,担心是清虏的诱敌之计,谨慎之下,未敢轻动,将所有的侦骑都撒了出去,探寻清虏大军的具体动向。

就在明军对清虏大军主力突然撤出徐州城而惊疑不定时,徐州城里的清虏官员和留守将领却集体出城请降。

从这些降顺的清虏官员和将领口中得知,穆里玛之所以突然率领主力撤出徐州,并往北方退去,盖因,清虏朝中出现了重大变故。

康熙帝于八月五日这天,以商议如何赈济山东地震灾民为由,召辅政大臣鳌拜入宫。当鳌拜在乾清宫觐见康熙时,被提前埋伏于此的二十余名侍卫持手铳击伤就擒,随行护卫亦被尽数射杀。

随后议政大臣列鳌拜三十大罪,当诛族。康熙却诏令以其屡立战功,免死拘禁,其党班布尔善、阿思哈、噶褚哈、泰必图、吴格塞等伏诛,夺遏必隆太师、一等公。同时下诏,免去征南大将军穆里玛、靖西将军塞本得(鳌拜之侄)之职。

不过,在清除鳌拜一党过程中,却一不小心让骁骑营都统讷莫(鳌拜另一个侄儿)提前得了信,逃出了京师,随即凭借其显赫身份,一路奔至徐州大营,赶在朝廷传召使者前,见到了穆里玛,并将朝中变动告知于他。

穆里玛大惊之下,惶然无措,准备等待传召使者到来,俯首认罪。但靖西将军、徐州大营骑兵统领塞本得却不甘受缚等死,极力怂恿穆里玛带兵进京,以“清君侧”的名义实施兵谏,恢复鳌拜的辅政大臣之职。

盘桓再三,横竖也是死,穆里玛索性把心一横,召集众将,言,康熙皇帝受小人蛊惑,罢黜并囚禁朝中两位辅政大臣,擅杀各部大员,动摇国本。为此,穆里玛准备引军返回京师,剪除皇帝身边的弄臣小人,涤荡朝堂,匡扶大清。

众将闻言,皆大惊。

但大部分将领却以未得皇帝召命,不得擅动为理由,拒绝跟随穆里玛领兵返回京师。甚至,一些八旗将领质问穆里玛,可是要带兵悖逆造反,徐州城中隐然有众军火并的苗头。

穆里玛与塞本得见机不成,便于八月二十日,携亲信将领,裹挟两万余部队,冲出城来,朝北而去。

城中的诸多将领,立时明白过来,咱们这位徐州大营的主帅是真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