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吕宋各方的谋划(第3/3页)

“大明行将统一,我齐国则需早作准备。”鲁尚平命人将总管府的数名官员唤来,着手布置未来几个月的工作安排,“我吕宋总管区毗邻大陆,承接威远岛(今新几内亚岛),远控婆罗洲,不论是战略定位,还是于自身实力发展,都将面临一个最为难得的发展机遇。”

“另外,这场明清之间战争,必然会在大陆北方造成数百上千万的难民,这对于我们齐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是风险。若不出意外的话,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我们齐国将会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移民大潮。而我们吕宋总管区在这种情势下,也必然会被本土赋予更多的义务和责任,其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事项,那就是提供无数移民所需的粮食,而且是……大量的粮食!”

“大总管,半个月前,我吕宋总管区刚刚经历了一场台风,大风伴随着强降雨,农田也是积水成涝。估摸着,夏稻收成可能会减产三成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怕是积存不了太多的粮食。”汝宁县知县胡炎荣愁眉苦脸地说道。

众所周知,粮食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与周围环境的光,热,水等条件密切相关,其中光和热是最为主要的因素。水源是可以通过人的智慧和勤劳予以调配,但光和热直接跟气候相关,几乎不可能调配的。稻米生产,在温带地区,只能做到一年一熟,而到了光热条件更充沛的亚热带,则变成一年两熟,到了热带,水稻甚至可以一年三熟。如果热带地区的水资源丰富,对于粮食作物的种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

整个吕宋群岛是典型的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光热足,而且水量充沛,再加上许多岛屿覆盖了一层火山灰,土质肥沃,算是农业生产条件极为优越的地带。

但是,吕宋群岛也是台风多发的地带,每年都有二十多个大小台风登陆吕宋群岛。台风给吕宋带来大量降水的同时伴随着大风,因此粮食作物也要受到洪涝,泥石流等灾害的影响,而导致轻重程度不一的大范围粮食减产。

上个月,一场特大台风过境吕宋群岛,大风,暴雨肆虐了吕中岛、永年岛等几座主要人口集聚的岛屿,让吕宋总管区农业生产遭到重创。还处于灌浆期的稻谷,大面积地倒伏,农田里积水盈尺。灾后虽然经过一番农民自救,但是,损失仍然比较惨重。

“我现在不想听你们讲述什么困难。”鲁尚平扫了一眼在坐的几名官员,严肃的说道:“诸位既然被身授地方亲民官,除了保境安民,发展民生之重任,当亦有为国舒危解困,处理应对突发重大事项的机变之力。台风过境,农业受损,这夏稻已然减产。但接下来播种的秋稻,除了按时保质地完成原有耕地外,还需相应扩大种植面积。另外,土豆、番薯等产量巨大的作物,亦可在田间地头,山坡沟谷等不占地力的地方多加种植。总之,在未来半年时间里,我吕宋总管区必须准备不少于五万人三到四个月所需的粮食储备。”

“……是,大总管。”几名官员面有难色的应诺道。

“几处临时移民营地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一番扩建,辖下各个县的定居点也要做好接收大量移民的准备。”

“是,大总管。”

“王兵备,在夏稻收割完毕后,动员集结各地乡兵,对部分内陆地区的土人部落进行一次大规模地清剿。一者,为新到移民开拓更多的新定居点,二者,掳些土人苦力回来,填补各地劳力所需。”

“是,大总管!”吕宋总管区兵备道总使王荣新躬身应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