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人的野心(第2/4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从齐国输入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数量也是呈几何级增长,在不到二十年时间里,迅速跻身为帝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也使贸易的不平等性亦愈发凸显。

以前,齐国人喜欢将赚来的钱币撒入帝国境内,以购买大量的印度产品运回他们的汉洲本土。

可近年来,随着双方贸易额的逐年增长,齐国从莫卧儿帝国赚来的金银已达数千万卢比。即使他们仍旧会拿出大笔的资金购买帝国所生产的棉花、靛蓝、硝石、药材、象牙、胡椒等商品,但这依旧无法消化他们所赚取的大量金银。

由此,莫卧儿帝国无可避免地出现了贸易逆差,长达数百年未曾有过的金银外流现象开始出现。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大多数的统治者,不管是英国的国王,还是莫卧儿帝国的皇帝,都是重金主义者。他们认为,按照盛行的经济思想,一个富裕的国家就是一个有极大的贵金属储量的国家。

现在,那个位于南方新大陆的齐国开始吸纳莫卧儿帝国积攒了数百年之久的金银,而且数量也呈逐年递增之势。更不要说,他们的棉布开始侵夺帝国赖以“创汇”的棉织品产业,这不是要掘断帝国的财政根基吗?

在沙伊斯塔汗的内心深处,对齐国商品肆虐于帝国境内,也觉甚为不妥,需要作出一定的限制措施。但他对皇帝陛下的做法,却持有异议。单独提高齐国棉布的进口关税,显得太粗暴,太直接了,必然会引得齐国不快。

但皇帝陛下已经继位十四年,威权日盛,并早已铲除了国内所有的反对者。现在,雄心壮志的皇帝开始瞄向了远方,准备征服四野,开疆扩土,建立一个亘古未有的伟大帝国。齐国的棉布侵袭,在他眼里,可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提高关税,增加齐国棉布的销售成本,让他们无利可图,自然会转移市场,另辟他处。

“齐先生,我们皇帝陛下颁发此谕令,并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沙伊斯塔汗看着阶下那位年轻的齐国孟加拉商社驻达卡负责人,温言说道:“我们莫卧儿帝国一向珍视与你们齐国之间的友谊,也对帝国境内的众多齐国商人心存好感。但是,你们在帝国销售的棉布确实损害了我们无数棉织品工人和商人的利益,使得许多家庭因此陷入贫困无助的境地当中。”

齐鹏纬面无表情地听着通译转达沙伊斯塔汗的话语,心中却腹诽不已。

这莫卧儿人有点欺人太甚呀!

虽然齐国在印度的棉布生意每年不过两三百万汉洲银元,在两国贸易往来中,所占据的份额不到两成,但这般一而再,再而三地针对,还真当我们齐国好欺负了?

“总督大人,关于贵国擅自提高我齐国棉布进口关税之事,我本人认为是极为不妥当的。”齐鹏纬深吸了一口气,“三年前,你们在第一次提高关税的时候,还充分征询了我们齐国商人的意见,并给了六个月的过渡期。但此次提高棉布进口关税,贵国却根本没有与我国商人进行过任何协商,而突然颁布谕令。而且,这项决定从颁布到执行,只有短短的两个月时间。这必然会给我们造成重大的贸易损失,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们根本无法做到及时的调整和变更。”

“齐先生,对此我深表遗憾。”沙伊斯塔汗叹了一口气,“皇帝陛下的谕令,我们任何人都不能违逆,必须严格的遵照执行。不过,为了减少你们非必要的损失,我将同意你们的商船可以不经审核批准,沿胡格利河上朔至贾格德哈的贸易特权,同时也会批准你们在距离海湾80公里胡格利河东岸(今印度加尔各答市)建立一处新的贸易据点。”

作为帝国驻孟加拉总督,沙伊斯塔汗与齐国打交道已有近十年,对他们所拥有的实力也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不仅在南方地区建有数处稳固的据点,而且还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以安丰堡(今印度西南部柯钦市)为锚地,用以维护其印度洋沿岸地区的商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