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人的野心(第3/4页)

据说,这支舰队拥有专业战舰二十余艘,游曳在印度、波斯、阿拉伯和红海,除了执行打击海盗,护航商船的任务外,还隐有威慑印度洋周边国家之势。

七年前,齐国仅仅派了十余艘武装商船支援帝国海军,便轻松击败阿拉干人,攻占伊斯兰堡,彻底解除了帝国西北沿海地区的威胁。

沙伊斯塔汗不敢想象,若是帝国与齐国交恶,以他们强大的海上力量,再加之有稳固的南方据点支援,不知道会给帝国造成何等严重的伤害!

帝国东西海岸诸多沿海城镇皆会遭到对方海军的攻击,而富庶的孟加拉省,主要精华地带也基本上分布在沿海和大河附近,更容易遭到敌人的破坏。凭借帝国孱弱的海军,是无法与之抗衡的,只能被动挨打,任由对方纵横于海上。

在沙伊斯塔汗看来,齐国是一个非常强大而又危险的敌人,它要比曾经肆虐印度洋地区的葡萄牙更难以对付。若是帝国与之发生冲突,多半讨不了好。

因而,对于孟加拉地区的齐国商人,在不严重损害帝国利益的前提下,他一般会给予对方更为温和的态度和政策,并加以引导和利用。不论是应允齐国商人自由通行胡格利河的特许贸易,还是同意他们建立新的贸易据点,他只希望能籍此安抚他们愤怒的情绪,勿要与帝国生隙。

然而,他仅仅只是一个掌管孟加拉省的总督,对于帝国其他地方,他又能如何去补救呢?

——

8月2日,奉元堡(今印度钦奈市,又名马德拉斯)

“你们孟加拉商社就莫卧儿人擅自提高我齐国棉布进口关税之事,是个什么章程?”

在原英国圣乔治堡的总督府内,印度商社驻莫卧儿帝国大掌柜苏登文端着茶杯,轻轻的品啄一口,然后转头朝身侧的孟加拉商社驻印大掌柜巩万贵问道。

“这能有什么章程?”巩万贵浑不在意地说道:“这莫卧儿人明显是想将咱们齐国的棉布逐出市场,以保护他们国内的棉织品产业。今天,他们没有明令禁止我们齐国棉布进口,那还是对我们齐国有几分顾忌。呵,他们既然如此搞法,我们干脆就不走正常入关手续,直接走私进来。就凭莫卧儿人粗疏的进出口管理模式,估摸着也抓不到我们手脚。”

“呵呵……”苏登文笑了起来,“虽然,我们可以绕开莫卧儿人的官方关口,但这市场上突然多出这么许多棉布,而且咱们的棉布都是机器大规模生产的,那是极好分辩,人家立马就晓得是我们将棉布走私进来了。……这怕是会让莫卧儿人急眼的!”

“急眼又能如何?这个世界上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咱们的棉布不仅质量好,而且少交了关税后,价格上更是比本地的土布便宜不少。你们说,那些各个地方的买办商人会如何选择?那还不得削尖脑袋找到咱们多弄些棉布去卖。反正都是赚钱,管它是印度棉布,还是我齐国棉布!”

“巩大掌柜说得不错。”一名孟加拉商社的掌柜说道:“当年,咱们的棉布价格下不来,可以任由印度棉布掌控市场。但现在,随着咱们国内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得棉布机械化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这成本也是翻着跟头地下降。即使这棉花原料和棉布成品跨越数千里海路,多了不少运输成本,但这销售价格也照样吊打印度棉布。这莫卧儿帝国两面靠海,如何能防得住我们棉布走私进来!?”

“记得以前陛下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要想打掉一个国家的某个产业,最好的方法就是倾销。现在,莫卧儿人竟然要试图以提高关税的手段禁止咱们的棉布进入他们国内市场,以保护它规模庞大的棉织品产业。这如何能让它得逞?”另一个来自印度商社的掌柜接着说道:“要知道,经过二十多年的耕耘,南洋地区的棉布市场已趋饱和,增长乏力,以至于工商部每年给我们两家的棉布销售配额是逐年递增。咱们总不至于将那些棉布砸到手里吧?所以,这印度棉布产业削弱减少一分,咱们的销售份额就能顺势增长一分。要是这莫卧儿人再搞出什么贸易限制措施,咱们甚至可以不惜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