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日本,太穷了!(第2/4页)

在整个日本,虽然小农拥有年贡负担地“高请地”的持有权,祖祖辈辈依附于土地,对土地的持有权看起来要比大名的领有权更为稳定,并且还能世代相传。但所有的农人,拥有这些权利的先决条件是“缴纳年贡”,而且,除了在经济上的强制要求外,农人还在身份地位、生活方面受到种种限制。

那些幕府直辖领地的年贡租率为“五公五民”或“六公四民”,但各个地方大名的年贡租率却普遍高于幕府领地,如上州高崎藩的租率就高达“八公二民”,这让藩内的众多农人根本就无法养活自己。

野村润一曾经所在的弘前藩,虽然年贡租率没有上州高崎藩的“八公二民”那般恐怖,但也远远高于“六公四民”的租率,使得藩内民众在多数情况下,一直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另外,各地大名除了课以水田、旱田的正式贡租外,还有“小物成”、“冥加”、“运上”等杂税。

小物成征收的主要是山林、原野、河海等方面以及农民手工业方面的税收,种类繁多,有三手、川役、盐役、糖篙役、布役、棉役、纸役等众多名目,几乎涵盖了农人所有的消费领域。

至于冥加、运上等杂税,主要是对大名领地内的工商业、渔业等方面的课税。

在农人完税前,所有的农人是禁止吃大米、买卖大米,需将大米运到城下或领地内的米仓,同时还要受到严格的检查,稍不合格就会被没收或者退回。

费尽千辛万苦、大致能缴清年贡的农人算是比较幸运的。那些不能缴清年贡的农人才是真正的悲惨。完税前,不仅本人,责任人庄屋也要被扣为人质。捆绑、拷问、打入水牢,不仅要散尽牛马、田地、家财,还要卖掉妻儿来缴税。

尽管,在征收年贡的方针原则上,幕府与各藩都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年贡的征收量要恰到好处,尽量让乡村百姓半死不活”(此话相传系德川家康的谕令),但随着日本国内各藩财政的日益困顿,许多藩国境内甚至根本无法做到“让乡村百姓半死不活”,而是直接压榨至“饿殍遍地,乡间哀鸿于野”。

因而,被明国吞并的弘前藩、八户藩领地上百姓,并没有因为遭到异族统治,而产生更多的抗拒和排斥。对他们而言,无非就是换了一个新的“藩主”缴纳年贡而已。

然而,让他们惊喜的是,这位新来的“藩主”,比起弘前津轻氏和八户南部氏的统治,却是要宽松得多。不仅取消了各种有关农人的身份地位、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还将此前高额的年贡,予以大幅降低,租率全部定为“五公五民”,施惠于广大百姓。

野村润一在两年前,第一次吃到了大米,穿上了柔软的棉布衣服,住上了温暖的土屋,这让感到幸福之余,也不禁热泪盈眶,发自内心地表示要向明国“家主”效忠,誓死捍卫这个国家。

在日本,只有藩主和高级武士,以及庄屋等村吏可以穿绢、绸,普通农人只能穿没有任何花纹的黑色或藏青色的棉、麻,而且袖长和肩长也有限制。农人在束发时,更是连发带都不能使用,只能用稻草。

至于大米,那只能是藩主、中高级武士才能吃到(但也不是天天能吃到),中农以下的农人主要以杂菜粥——一种在麦子、粟米、稗子中掺和切碎的干叶、萝卜煮成的食物为食。在陆奥北部地区,野村润一若在平时能吃到稗子做成的糠饭,就已经算是上等的美食了。

尽管,明国政府依旧会派发许多杂役,修建城池和道路,开挖河沟和水库,以及在农闲时节被征召为乡兵,前往沿海港口或者南部边界地区服役若干期限。

但野村润一还是对明国政府报以强烈地支持和拥护,因为,他们最起码让底层百姓的生活稍稍改善了一些,勉强能吃饱肚子了,各种人身地位和生活方式的限制,也较以前大为放宽,让人不再感受此前那种对生活充满无限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