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第2/5页)

但是眼前的姚若愚……

怎么看感觉都不太对劲。

苏凉拧着眉头,看了很久之后,等到姚若愚滑到他的眼前,他才略带疑惑地问:“你在模仿?模仿的是谁?”

姚若愚愣了一下,然后非常坦率地道:“是你。”

苏凉闻言愣了一下,点了点头。

他刚刚在看姚若愚的表现时,只觉得有一种熟悉但违和的感觉,他可以感受到姚若愚试图在向某一种标准靠近,所以他直接问了姚若愚是不是在模仿谁。

事实也确实是的。

姚若愚模仿的是他,或者准确来说,是他之前留下的录制影像,不过因为国家队这里的编舞老师还是根据他已有的节目内容做了一些编排与动作上的修改,所以才让他觉得熟悉但是又有一些陌生。

不过苏凉看出了姚若愚是在模仿之后,在场的教练以及姚若愚都点了点头。

“问题就出在这里,其实目前这一套的节目,若愚已经比较熟悉了,在之前的世界杯分站赛上也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成绩,但是最终成绩和我们的预期还是有所差距。”

边上,姚若愚的主管教练跟苏凉解释起了目前的情况。

“我们反复对比若愚的比赛视频和你之前留下的视频,虽然已经尽可能地向你的方向靠拢,但是始终还是有一些感觉上的不同。”

其实不止是姚若愚,采用了全新编排的几个选手,或多或少成绩上都有提升,但是始终没能提升到他们原本预想的高度,只是姚若愚因为有苏凉原本两个节目的参考视频,所以教练组这里看出的问题会更为明显一些。

听到这里,苏凉多少也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了。

国内的各个队伍机构,其实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唯专家论,认为专家的、标准的制式就是最好的。

换到花滑队这里也是一样的情况。

看花滑队以前的编排也能知道,花滑队这里是严格地按照ISU给出的评分手册做出的各种节目内容的编排,当时所有编排的目标都是最高效的得分方式组合,甚至最极端的情况下,还能够做出将技术和表演的部分完全切分开来的编排方式,而完全不顾艺术性,让人在看表演时能够一头雾水。

苏凉之前就曾经看到过有一位选手的滑行是这样的表现,最终的技术分数还不错,但是艺术分真的是不堪入目。

这一回其实也是类似的情况。

因为苏凉之前的编排得到了教练组的高度认可,以至于姚若愚等人在训练时,都会朝着苏凉的感觉靠拢。

其他人因为有各自不同的选曲和编排,所以还没那么明显,姚若愚这个,因为直接用的就是萨洛夫幻想曲和木偶之歌,于是对于苏凉模仿的痕迹就更重了。

“不能够这样。”

苏凉斩钉截铁地给出了这个回复。

“不同的选手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是不一样的,同样是与深海的纠缠,我有我的情绪起伏,若愚也会有他的情绪起伏。”

“《萨洛夫幻想曲》是由细腻的情感表达所支撑起来的乐曲,如果在表演的过程中,完全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而是模仿别人的情绪,是无法表达出这首乐曲真正的情感的。”

苏凉平时的话不多,但是在解释这些事情的时候,丝毫没有平时那种惜字如金的感觉,而是把问题剖开了揉碎了跟花滑队这里的教练组讨论。

其实花滑队的教练组也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花滑队的小孩儿里面,女队那里还好,女队的姑娘们原本对于音乐情感的体会就要更加敏锐一些,但是男队这里,让选手自己去体会音乐情感,通常给出的都是硬邦邦的反馈。

其实花滑队的这些男选手,这几年训练的时候也都芭蕾什么的练着了,但是让他们模仿某一种情绪时,他们知道应该使用哪一种肢体动作表达情绪细节,可是让他们自己去理解、传递情感时,往往就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