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第2/5页)

好的情况是,赵村儿大队养猪场自行繁殖的猪能够跟现在的数量持平,最差的情况……

赵柯道:“最坏的情况是配种繁殖不太成功,但我们大队养得很精心,等我们大队的种猪成熟,可以配种,我们打算从县养猪场请人过来帮帮忙,或者我们自己再派人过去从配种到接生全程上手跟一遍,肯定不至于全都折了。”

吴主任道:“你们大队保证五十头以上,应该没问题吧。”

赵柯看向赵萍萍,让她说。

赵萍萍道:“种猪的成熟期大概在八九个月,繁育的第一年经验不足,我们大队哪怕费点儿事儿,也会尽可能多的保证受胎率和猪崽的存活,保守估计,五十头到六十头。”

程干事发言提建议:“要不然,你们大队现有的猪留一留,先不卖?”

赵柯道:“怎么可能留到后年去,我们大队也要维持运转。”

要靠着卖猪的钱还债呢,大队盖砖房可以推后,卖猪绝对不能推。

况且手里头钱有富余,他们还可以想办法买猪崽,少卖一年不就是少挣钱了。

到这里,算两百五十头猪,还差一百五十头。

程干事听到赵柯的解释,也知道他有些想当然,又问:“县养猪场还能赊吗?”

赵柯摇头,“他们得优先保证他们自己的数量,多余出来的还得供给食品站,再说,如果我们没办法完成,人家巴不得多占一成。”

实在是实力不一样,双山公社能占四成,也是因为这个合作是双山公社促成的,去省城之前就提前约定好了比例。

就算合作关系,那也是明算账,能多占利,为什么不多占利,白赊给他们,好处可不多。

换谁都是这样想,“我们最好能自己养够四百头猪,如果实在不行,只能让一成给县养猪场,起码要保证后续的合同。”

但是,双山公社甘心让吗?好不容易抢下来的先机,让出去,舍得吗?

赵柯其实有个想法,她猜测,公社两位领导应该也想过。

段书记和吴主任对视一眼。

双山公社肯定不可能让。

与其紧紧巴巴,不如放手一搏,都推到这儿了,还有什么好瞻前顾后的。

段书记拍板:“那就贷款。”

既然决定要贷款,钱到位,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以双山公社的名义,向信用社贷一笔款,段书记和吴主任就全权负责。

之后几天就是就后续安排的各种小会。

这期间,赵村儿大队在双山公社建的宿舍完工,赵柯和赵萍萍先一步住了进去,随后八个学生才从学校搬出来。

赵小草放学后能照顾赵萍萍一些,赵萍萍虽然孕晚期了,但是心理上比在首都要安稳踏实,除了身子重的一些麻烦,并没有太多困难。

而现在已经十月份,再一个月,双山公社就要开始抢收,段书记催得紧,让赵柯问问傅杭和林海洋两个知青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赵柯打电话到省城拖拉机厂。

傅杭告诉赵柯:“我们后天就返回公社,大概五六天能到。”

“五六天?”

省城坐火车再转车到公社,用不了那么长时间。

傅杭卖了个关子,“我们带了礼物回去,公社肯定需要。”

公社现下需要的太多,但他们耗时这么长时间带回来……很有可能是开回来的。

赵柯心里有几种猜测,没有多追问,只道:“如果花了太多钱,我会跟段书记申请,给你打欠条,等公社宽裕,补给你,我们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傅杭的轻笑声透过话筒,带着几分失真,传了过来,“好。”

之后,就是通知合作社的所有成员们一起到公社来开大会,十月中,公社下的大队长全都到聚到公社来。

往常公社开大会的会议室提前打开,大队长们陆陆续续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