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读书会(第2/5页)

穿着家里第二好的衣服去朗读会就足够了。第二好的衣服是曾经最好的衣服淘汰下来的,依然精心地熨平,在领子上缝个丝带蝴蝶结。一年一度的音乐会上,人们穿周日去教堂的最好的衣服。参加演出的年轻女子穿着白色或浅色的罩衫,胸前是简单的V型领。上台的小姑娘们穿着去年夏天的罩衫,头上别着花或蝴蝶结。教堂聚会的时候,女孩们大多穿着去年夏天做的罩衫。偶尔有幸运的穿上了今年的新衣服,把领子塞进衣服里,做出晚礼服样子。年长的妇女如果有条件就穿黑丝绸的衣裳,没有条件就穿衣橱里最贵、最挺括的一件。

当时的衣服款式简单,裙撑和悬垂的装饰不再流行。新式长裙的裙褶被浆过,这样脚踝处就显得挺括。上面配着衬衣和束身衣。罩衫上还流行着宽松的蓬蓬袖,和前襟是对比色。纤细的腰肢依然时髦,只是纤细的标准改变了。女人们不再向十八或二十英尺的腰围努力,她们对二十三左右的腰围也很满意了。束腰也不像以前那样紧。

发型方面,亚历山大王后的刘海最流行。这种发型把刘海烫卷。当时全国妇女都追随威尔士公主的穿着打扮。十九世纪的妇女都留着刘海。战后,大家不喜欢鬈刘海,开始流行波波头。

劳拉穿着奶油色的罩衫。表姐妹茉莉和奈丽都问劳拉打不打算鬈刘海。劳拉想偷偷地鬈一次,如果蕾恩小姐和母亲反对,她说是为了整齐把一点碎发烫鬈了。如果她们没发现,她就可以继续剪出刘海再烫卷。劳拉从工头那借了一个陶土管子当做鬈发器,放在蜡烛上烤热。她下楼的时候压低了帽檐。后来有人评价她的刘海。弟弟说劳拉看上去像只小牛。妈妈说:“这发型不错,但是你太小了,不该这么早开始打扮。”劳拉最后留起了刘海,在潮湿的天气尤其难打理。

教堂的聚会是普通村民参加的。宅子里的人不能参加,连牧师也只在晚上过来打个招呼。助理牧师和主日学校的老师负责维持秩序。母亲们整理好会场,把桌子移走。大家靠着墙坐看中间的人做游戏。继“邮差敲门”“抢椅子”和“绕着桑树丛”的游戏之后,大家围成一圈丢手绢。丢手绢的人唱着:“我给爱人写封信,路上丢了它。有人把信捡起,放在口袋啦。”手里拿着手绢,轻轻把手绢放在一个人的肩上。追逐的过程很长,一圈又一圈,有时大家一高兴就跑出了门。被追上的人应该被丢手绢的人亲一下。因为这是在教堂,两人会用一块毛巾遮住脸,大家也不知道究竟亲还是没亲。也许跳舞会更有气氛,但是丢手绢不需要什么设备。

丢完手绢,大家手牵手绕着圈转,越跑越快,女孩的彩色裙子转成一个钟形,男孩的脸通红。有人建议唱《友谊地久天长》,大家唱完老歌后就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订过婚的女孩由未婚夫护送回家。送未婚的漂亮女孩回家让男孩们争个好久。像劳拉这样年纪小又没人仰慕的姑娘,只有自己摸黑回家。有时她和一些同路的家庭一起走。

有一年的教堂聚会上,唱完《友谊地久天长》后,一个年轻人走向劳拉,鞠了个躬,问道:“能不能有幸送小姐回家?”这让周围的人惊讶不已,因为这个年轻人是驻当地的一个记者,是个受欢迎的外来人。以前那个驻烛镇的中年记者总是百无聊赖地坐在酒馆前,不加入大家的游戏,躲在一个角落在记事本上写写画画。这个新来的记者只比劳拉大一两岁,今晚第一次来烛镇绿里。他加入了游戏和大家一起又叫又笑。他有迷人的蓝眼睛和有感染力的笑声,手上用来记素材的笔记本对劳拉也很有吸引力。所以那个年轻人问能不能护送劳拉回家,劳拉高兴地说:“谢谢您,您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