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2/4页)

出自英雄之口的这些热情恳挚的鼓励,使这青年敬礼的手好象长在了眉旁,再也放不下来。

营长走了两步,又回头笑着说:“我参军的时候比你还小两岁呢!”

这短短的一段情景中的每一细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深深地印在这青年的心里,比任何图画的色彩都更鲜明,线条更细致。从这以后,每逢值班的时候,他不再用以前常进去的小隐蔽洞,而始终在河滩上,紧守着渡口的电话线。小洞子离渡口还有三十来米远,他不愿跑来跑去,耽误时间。干粮随身带着,渴了就嚼一块冰——他纳闷:为什么吃冰还压不住胃火,嘴角依旧烂着那么一小块儿呢!只在拾起不少炸断的碎线的时候,他才跑回小洞,储藏起来。他珍惜那些碎线,象战士们珍惜子弹那样。

黄昏以前,敌人向渡口发了几排炮,炮一出口,谭明超就听得出,是哪一种炮,和要往哪里打。炮到,他轻快地卧倒;炸过后,他马上接线。地上、冰上、空中(空炸),弹片乱飞,可是他好象会找弹片的缝隙,既能躲开危险,又能紧张地工作。

拾了些碎线,他往小洞那边跑,正遇上几位工兵来搭桥。渡口的木桥是天天黄昏后搭好,拂晓以前撤去,以免教敌人的炮火打烂。

工兵班的闻季爽是小谭的好友,彼此也是在渡口上由相识而互相敬爱起来的。他俩都是湘西人。不过,这倒无关紧要。更重要的倒是二人都年轻,都是团员。闻季爽上过小学,有点“文化”。这并没使小谭疏远他,虽然小谭家里很穷,也没读过书。闻季爽对业务学习非常积极,大家午睡的时候,他不肯睡,还用小木块作桥梁的模型。学习了三个月,他考了第一名。小谭佩服小闻的这股劲儿。心里的劲头儿一样才能是同志。

两个青年相遇,总要抓空儿手拉手地谈一会儿。季爽劝明超努力学习文化,明超劝季爽多锻炼身体:“你的身体单薄点,再加把劲儿,练成个铁打的人!”

季爽没辜负党、团的培养和好友的鼓励。去年初冬,桥被冲断,木头流下去,教一堆碎石头拦住。他下了水,将要到零度的水!一口气在水里泡了四十分钟,把木头全捞了上来。事后,他已人事不知,全身冻紫。一位炊事员把他背到暖炕上去,好久,他才苏醒过来。

后来,两位青年又见了面;小谭握住同志的手,半天没有说出话来。直到嘴唇停止了颤动,他才结结巴巴地说出:“小闻!你,你行!我必须,必定向你学习!”今天,季爽忙着去搭桥,只怒冲冲地说了一句话:“小谭,什么时候总攻那边?”他向东指了指,“把我炸成八半也甘心!”说罢,就向渡口跑了去。

小谭没来得及回话,只好往小洞那边走,心里有些不高兴,没摸着跟好友扯几句。

刚到洞口,迎面来了常班长,背上背着一箱手榴弹。小谭把碎电线扔在洞里,一步跨到班长身旁:“给我!班长!”

班长的脸扁,眼睛很长,眼珠子总得左右移动好几次才能定住。好容易定住眼珠,他又干又倔地问:“干吗?”“我替你背!老……同志!”小谭不忍看老班长还背着这么重的东西爬山过水。

“你有你的任务,我有我的任务,小家伙!”班长决定不肯放下背上的负担。

小谭知道班长的倔脾气,所以一方面敬重他,一方面又想调皮一下。“我替你背过去,你不是怕那条‘绊马索’吗?”老常火啦。“我怕?我打仗的次数总比你认的字多!我愿早早地打一仗,歼灭敌人,不再受这条‘绊马索’的气!我受够了!”

“我受够了气!”是战士们大家都想说的一句话。本来是嘛,驿谷川东边方圆十来里地都日夜被敌人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敌人看得清清楚楚的,枪炮随时向我们打来。白天,这里没有一个人影;夜晚,我们才能活动。我们不怕吃苦,我们可受不了这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