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榆钱饼(第2/3页)

“那天家玉来,不是说老陆家的猫要生崽了?干脆到时候从他家抱吧。”连枝儿就道。

“我也是这么想。”连蔓儿就道,“听说老陆家的猫,是虎皮猫,可胖了。那小猫也应该是虎皮猫。”

说了一会闲话,姐两个就都睡了。

连蔓儿一直有午睡的习惯,每次大约睡半个时辰,几乎形成了生物钟,也不用人叫,到时候自己就醒了。

许是因为春困,再加上太过舒适的缘故,这一次,连蔓儿多睡了一刻钟才醒。

连枝儿已经先起来了,正坐在旁边绣荷包。

连守信和张氏都是勤快人,几个孩子在这一点上都随了父母。比如连枝儿,外面的活计张氏都不让她做,她这一天,手里几乎就离不开针线。

“姐,我要啥时候也能绣出这样的荷包就好了。”连蔓儿收拾起被褥,将依旧打呼噜的大花塞到一边,对连枝儿笑道。

“等你到我这么大,就差不多了。你看,你那褥子不都是你自己缝的,娘都夸你缝的好。”连枝儿道。

连蔓儿嘿嘿笑了两声,能自己缝被褥了,这确实可喜可贺,比前世连针都不会拿的自己,她是长进多了。

收拾了被褥,连蔓儿也不下炕,就走到炕头,拿起育芽的大碗一个个掀开了纱布查看。

“都发芽了,明天咱就把玉米都种上。”连蔓儿就道。菜园子扩大了一倍,单独留出来的种嫩玉米的地也比去年多了一倍。

“今年咱家的嫩玉米,还能卖上钱吗?”连枝儿一边绣着荷包,一边问连蔓儿。

“能。”连蔓儿肯定地点头。现在辽东府手里有玉米种子的,除了官府,就是她家。官府要在春耕的时候,才开始发放种子,而她家预定出去的种子,也说好了,是春耕的时候发放。

能够提前种植,在夏天有嫩玉米卖的,只有她一家。

就算今年玉米没有去年那般神秘、贵价了,但离普及还很远,要卖上一个好价钱并不难。除了最简单的煮嫩玉米,连蔓儿还打算和武掌柜分享几个嫩玉米的菜谱,今年的嫩玉米依旧会为她们带来巨大的收益。

第二天,连守信、张氏、连蔓儿就带着几个长工种起了玉米。

先用小黄牛拉犁杖犁出垄来,然后按照一定的间隔,用铁镐刨坑,然后是浇水、点种,最后再将土培上。

种植早熟的嫩玉米,比在大田里种玉米要精细的多。首先选种,要选最好的。连蔓儿是在去年,特意留了熟的最早,长势最好的玉米棒子。然后在种植方面,采用挖坑点种,而不是大田里犁出沟来撒种的方式,这样更精细,也避免了间苗、浪费种子。

临近晌午,五郎和小七从私塾放学回来,兄弟俩个放下书包,都来菜园子里帮忙干活。

五郎现在学习很辛苦,不过总还是抽出时间来帮着家里干活,虽然家里雇了长工,并不需要他这样。

张氏和连守信都心疼五郎,却谁也没制止五郎这样做。

连蔓儿也没拦着五郎,她觉得,适当地干点体力活,对五郎的身体有好处。而且,这样可以时时提醒五郎,不要忘记稼穑之艰难。

上房连守仁和连继祖父子俩的教训太深刻了。

“娘,咱该预备晌午饭了。”连蔓儿抬头看了看天,就对张氏道。

连蔓儿现在可以根据太阳在天上的位置,判断出大致的时辰。

张氏就和连蔓儿从菜园子里出来,连蔓儿还将小七也带了出来。

“娘,你这两天一直唠叨榆钱饼,干脆咱晌午就贴榆钱饼呗。”连蔓儿向张氏提议。

榆树上几乎还没长出叶子,只有一簇簇、一串串的榆钱。现在正是榆钱最鲜嫩、好吃的时候。

“行。”张氏点头。

连蔓儿和小七就欢呼了一声,提了篮子,朝她们早就看好的榆树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