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张勋和他的北洋 8.讨逆之战(第2/4页)

不光如此,张勋本身没什么文化,起草诏书这种事他干不了,于是那些之前跑到徐州去投奔张勋的前清遗老遗少,全都拖着小辫子跟到北京来了,帮张勋起草这种诏书和上谕。小皇帝溥仪也听话,让他写什么他就写什么,那些遗老遗少全都是些脑筋守旧到极致的老顽固,他们极力游说张勋,汉人只当巡抚就行了,要封大官,咱们得把恭亲王和肃亲王请回来,还有溥仪的父亲也在世呢,太上皇也得请回来。在这些遗老遗少的鼓捣下,复辟被搞得乌烟瘴气,一塌糊涂。所有的汉人军头都震怒到极点,这复的是什么辟?大家把龙旗都挂出来了,结果一没钱,二没权,连官位也只给到形同虚设的巡抚。这还不如洪宪复辟呢,袁世凯封给大家的好歹还都是实官。总之,张勋的好人缘一扫而空,各省的军头全都翻脸了,没有人愿意继续跟着张勋了。

看到复辟复成这个样子,段祺瑞拍手叫好,立即开始行动起来。段祺瑞手里虽然没有一兵一卒,但他还有威望在,他在天津一召唤,立即有一大堆人跑到天津来投奔他,比如梁启超和林长民等重量级的人物。梁启超当过民国的司法总长和财政总长,林长民也当过司法部长。这些人彼此之间原本并没有什么关系,正是因为张勋的复辟,才让他们自动站成了一队,组成了“研究系”,“研究系”围绕和团结在段祺瑞周围,开始商量对策。段祺瑞主动地表明自己的想法,他说,我只要能凑到160万块钱,就能誓师对抗张勋。

大家积极地给段祺瑞出谋划策,其实凑齐160万块钱并不难,只要我们向德国宣战,日本立马就能借钱给我们。于是,天津的日本银行和商社等,迅速为段祺瑞凑齐了160万块钱。段祺瑞拿着钱出山的消息一传出,京津一带的好几个师马上就投靠过来了,比如曹锟的第六师,李长泰的第八师,段祺瑞出钱,这些被张勋气炸了的人立马行动,发动了马厂誓师,所有督军一起发出通电,摘下龙旗,反对复辟,支持共和。张勋吓坏了,他没想到自己亲自封的“巡抚们”会背叛自己,更没想到日本也欺骗了自己,去支持了段祺瑞,甚至日本还发了一个声明,痛斥张勋复辟。一夜间,张勋众叛亲离,连他在京城的第十二师和第十三师也收了段祺瑞的钱,叛变了。

一向豪爽的张勋,连请人唱戏都一掷千金的张勋,在这个时候居然彻底没辙了,他手下的师,只要一出城去讨伐马厂誓师,就全被段祺瑞收买了。最搞笑的就是第八师的李长泰,李长泰的岁数比较大,又怕老婆,段祺瑞要收买他,他还挺谨慎,表示想要跟段祺瑞聊一聊。段祺瑞就跑到了第八师的师部,结果李长泰居然不敢见段祺瑞,最后是他老婆出面来和段祺瑞谈。他老婆特别厉害,直言不讳地对段祺瑞说,老段啊,我们家老李的为人你也知道,他不会争什么官位,所以熬到这把岁数才混上了师长,如果我们现在跟了你,事成之后,你是不是应该封个九门提督给我们家老李?

段祺瑞比张勋大方多了,当场就跟李长泰的老婆拍板说,没问题,九门提督就归李长泰了。九门提督是晚清时的称号,其实就是北京卫戍司令,段祺瑞心想,李长泰不就是想要个官吗?多大点事,不管是要钱还是要官,段祺瑞都给得起,因为段祺瑞知道该怎么玩政治游戏。而张勋不会玩,张勋四面楚歌,居然还挺硬气,不愿意逃跑,要死守所谓的忠孝节义,跟段祺瑞战斗到底。于是,张勋就率领着“辫子军”开打了。

张勋复辟已经闹出了很多的笑话,这一开打就更可笑了。其实从挂五色旗时代的中华民国开始,我们就压根没打过什么特别血腥的内战。大家别看各种内战的名目很多,什么讨逆、护国、护法、二次革命、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等,实际上每场战斗都打不死多少人。为什么呢?因为北洋军头都是“有道德没文明”的人,他们虽然不懂文明,但道德感都是极强的,大家打归打,但不能打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毕竟大家都是从小站练兵出来的,何必打得你死我活呢?所以这些北洋军头之间打的战斗,基本上就是双方一起朝天放枪。